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96(2 / 2)

“杜安,你慌什么”杜寅放下手中书卷,白净斯文的面孔上带着微笑,起身发问。

他的性子是有些古板,但是待人接物都是很不错的。哪怕面对一个奴仆,一个佃户,或一个妓女嫖妓在宋朝不算败德,甚至是一个乞丐,都是彬彬有礼。若是有人到府上拜访,无论身份如何,他都会亲自相迎相送。下面的佃户有什么困难或是矛盾,他也会尽力帮助,公正裁断宋朝的民间有什么纠纷,一般不会去找官府,都是让杜寅这样的乡绅领袖来裁判的。因为这些人的裁判一般都比官府公正,更不会收取贿赂。

“十秀才,出大事了明贼打过来啦”名叫杜安的老仆大声嚷嚷着。他的杜姓并不是祖传的,而是当了杜家奴仆后改的。虽然是奴仆,但是老头子对杜家的忠诚可不在任何一个杜家子弟之下。因为杜家向来对家奴比较优厚所有的义门都这样,不会苛待家奴和佃户,他们只是在家乡垄断一切,在外面放手捞钱而已。

“什么”杜寅吸了口凉气,“可知有多少人”

“有几十艘大船,都在海上,上岸的贼人约有2000人,正往咱们这里来呢”

“才2000人”杜寅皱眉,“消息不会有误吧”

“不会,他们就在盐场那边上岸的,有不少盐丁围观呢。”

“围观”杜寅摇摇头,露出忧色,“怎么能围观呢那是贼啊可有人遇害”

临海这里不是两淮,向来太平无事,连海盗都少有。所以居民也没什么逃难的意识,看到有敌人登陆都觉得好奇,不少人还出来围观。

“没有人遇害,”老仆答道,“那些贼人倒也规矩”

“规矩”杜寅沉声道,“规矩还当贼杜安,去召集十二秀才、十五秀才、十八秀才和二十二秀才他们吧。本官要带兵去会会这些规矩的贼人”

第646章 人民群众拥护谁

中国人的历史观,总是喜欢讲什么有道伐无道,有德胜无德的。还有什么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仿佛胜利者都是因为得人心而有天下的。

在这个时空,大明帝国的历史教材上面,也多的是这样的内容。仿佛全世界到处都是无道失德的暴君,全世界劳动人民都伸长了脖子准备好了装着食物和汤水还有“神的大便”的壶啊,盘子啊,箩筐啊什么的,就等陈德兴的大军去解放似的。

不过这种事情,在现实当中是很少见到的,大部分情况下,陈德兴的军队都是不大受人欢迎的。

现在,大明陆军第十二旅旅帅张九少将就没有遇上任何一个来欢迎的台州人民。不过倒有不少农民站在道路两边刚刚收割完毕的田地里面围观,远远的,还空着手,没有人表现出任何善意,还在用张九听不懂的台州话议论着,听他们的语气就知道不是什么好话了。

“好多贼啊”

“还都穿着铁甲”

“那不是铁,是钢”

“钢做衣服那得多少钱”

“不晓得,总归不会便宜的,这一身怎么都得几千贯吧”

“他们哪里来的钱”

“当然是抢来的”

“抢这下杜桥要被他们抢干净了吧不知道会不会到乡下来抢”

“肯定会的,不过我们乡下人没有什么钱。”

“没有钱,有老婆有闺女啊”

“是啊,这可怎么办”

“怎么呀”

不过当台州团练军左军前营的旗号出现在明军第十二旅前方的时候,围观的人民群众们突然发出了欢呼的声音。

“快看,快看,杜家军来啦”

“杜家军来杀贼啦”

“是杜家的十秀才带兵来的,十秀才的本事可大了,是太学生啊,早晚都会中进士的”

“有十秀才在,台州可有救了”

这就是传说中民心所向啊不过这些民仿佛没有想过,太学生和进士可不一定会打仗。

“停止前进”

张九这个时候已经披挂整齐,骑在一匹蒙古马上这马是用船运过来的,晕了一路,这会儿有些萎靡。

“列阵”看到对面团练军的旗帜,张九连忙下令全军列阵,“方阵迎敌”

还是明军的招牌阵型,刀盾加长枪加弓箭的方阵。因为少了一团兵,因此这个方阵有些单薄。只有三营长枪、三营弓箭和一营刀盾兵。七个营加上张九的旅部连,一共两千两百多人。占住了一片已经收割完毕的稻田,展开了阵型。

阵型严整,钢甲锃亮,长枪的枪尖和大横刀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