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这一次重庆方面的军委会制定了冬季攻势作战计划,但是落到地方上,各战区各部队的执行却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苏鲁战区这么多部队打了这么久,山东境内的作战部队仅仅光复了一些偏僻的城镇,甚至许多还是鬼子收缩防御主动放弃的。
而在江苏方面,也仅仅淮阴被光复,盐城,东台等一些大一点的城市却还牢牢的把控在日伪军的手里。
在寒冬腊月里作战,寒冷和疲惫侵蚀着部队的战斗力,本就物资短缺的各部队因为伤寒减员严重,加上战损,攻击盐城,宝应等地的部队已经停止了进攻,准备撤离。
毕竟这仗要是再这么打下去,恐怕还没将鬼子给消灭掉,部队自己就崩溃了。
现在很多部队也不是开战初期的那些训练过一段时间的精锐,特别是沦陷区的游击部队,很多都是新兵蛋子。
这些新兵可是各路部队连哄带骗弄到部队的,甚至很多还是抓丁来的。
和平年代当兵那是吃皇粮,在战争年代当兵那就是炮灰,在宣传软弱无力的情况下,许多百姓并不愿意将自己的家人送去当兵。
就算有那些难民活不下去自愿参军报国的人,目的也就是拿军饷,养活家里人。
现在很多部队都欠着军饷呢,就算有军饷也不敢发,因为一旦发了军饷,部队铁定大部分人揣着军饷就当逃兵了,就像很多发了年终奖就跳槽的人一样,官兵们对部队没有多少归属感,很多人当兵就是为了吃粮,拿军饷。
“盐城的部队已经退下来了,他们已经无力发动新一轮的进攻了,除非得到大量补给”
“宝应的部队被鬼子夜袭了,损失惨重,现在已经溃散了,消息是军统隐藏的特工发来的。”
“南通,东台方面还在打,不过局势也不容乐观,伤寒减员严重”
苏鲁战区司令部作战室内已经没有了开战初期那洋溢的欢乐气氛,反而变得死气沉沉。
影响的因素很多,全国各战场的攻势都不容乐观,除了一些地区取得胜利还在打外,大多数攻击都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失败,部队正在撤退或者被鬼子追击。
全国战场的冬季攻势已经开始走下坡路,除了鬼子顽强外,各部队彼此间勾心斗角也是重要因素,都想保存实力,都不想和鬼子死磕血战了。
苏鲁战区也差不多,很多地方还在打,但是明眼人一眼都能够看得出来,攻击失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现在还在坚持,那是因为鬼子援军还没到来,抱着侥幸的心理,想等被包围的鬼子坚持不下去。
鬼子真的就坚持不下去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鬼子兵精粮足,而且有伪军侧影,虽然开始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是现在已经稳住了阵脚,甚至在局部战场已经开始反击。
面对糜烂的战事,中国军队虽然还在死撑着,但是一旦鬼子回过神来,抽调精锐部队进入苏鲁战区,那么所有的攻势都将冰消雪融。
到时候各支部队就不是围攻鬼子的问题了,而是应对鬼子重兵围剿,如何生存下去的问题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各部队虽然打的不是很理想,战区司令部也没强令他们死拼的原因。
他们是想长期坚持敌后抗战的,要是现在死拼将部队拼光了,那么接下来如何面对鬼子的重兵围剿
“现在各部队很多弹药都告罄了,已经没有能力继续打下去了,长官,您看”
听到参谋的禀报,满脸憔悴的于学忠司令浑身透着深深的无力感:“让没有弹药的各部队有序脱离战场吧但是要保密,不能影响还有弹药的部队作战。”
弹药始终是困扰中国军队的一个重要掣肘,正面战场重兵集团和鬼子对抗时,往往筹集的弹药也仅仅足够一个月左右的战斗。
一个个月内无法结束战斗,无论胜败,那么中国军队就得主动脱离战场,因为再打下去,那就得用血肉之躯和鬼子打了。
很多时候就算是前期打了胜仗,后期惨败也是因为弹药打光了,再也无力和鬼子拼了,以至于一溃千里。
但是这些浴血奋战的中国军人却是有苦难言啊,每一次溃败后都会遭受无端的指责和谩骂,说他们无能,但是他们的确是败了,连解释都那么苍白无力。
面对苏鲁战区各战场的严峻形式,与其继续的死撑着和鬼子打,不如趁着还有力量,赶紧撤出。
否则一旦等鬼子恢复过来,那么苦战这么久又没弹药的部队将会面临又一场屠戮,现在只能保存部队要紧了,至于军委会给他们的作战计划只能无疾而终了,很无奈。
“大捷大捷啊”
正当作战室内的参谋们正心里泛苦的准备制定撤退计划的时候,外边传来的欢呼声。
一名通讯参谋风一样的闯进了作战室,手里高举着新誊写的电文大呼:“大捷大捷高邮光复”
就像是一块石头投进了平静的湖泊一样,一石激起千层浪,整个死气沉沉的作战室愣了片刻后,这些高级参谋和幕僚们,纷纷围了上去,已经顾不得威严形象了。
在这样的时刻,赢得这样一个大捷,对于丧失信心的战区司令部来说,无疑打了一针兴奋剂。
“大捷,南通光复”
众人还没从高邮光复的震惊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又有一名参谋干事飞奔而来。
正文 第九百五十三章 交锋
“报告,我们已经和高邮城青川部队失去联络”
正沿着邵伯巩公路向北挺进的佐野支队浩浩荡荡的行军队伍里,少将支队长佐野太郎得到了高邮沦陷的消息。
他们同高邮城守军失去联络,情况已经不言而喻,高邮守军已经全军覆没了,此刻的高邮城头说不定已经插上了青天白日旗。
“命令,各部全速前进,今晚夜宿高邮”
“向正在扬州集结的炮兵大队,骑兵大队等部队发报,命令其迅速北上高邮与我汇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