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一直被鬼子追着屁股跑,别说吃顿热乎饭,就连一张冷饼都捞不到,大多数时候都喝了西北风,现在秋意渐凉,一直在跑,体力跟不上很多人跑着跑着,栽倒在路旁再也爬不起来,此刻能够吃顿热乎饭,别提多高兴了。
吴江指挥着几个人将被鬼子杀死的村民挖了坑埋了,村西边的空地上树立起了一座新坟,想到从屋子里抬出来的那几个村民肠子都被划拉出来,吴江心中就腾起一股无名的怒火,小鬼子太他娘的不是人,再让自己遇到非得好好的报了这血仇不可。
日军大本营对于是否追击中队事实上是存在很大的分歧意见的,一来他们在上海打了三个月,各种物资弹药消耗很大,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补充,很难短时间再支撑起一场大战,他们本意是占领上海地区就行,主要进攻方向为华北。
但是此刻在上海地区打红了眼的日军部队十分的疯狂,撵着中国守军的屁股就狂追猛打,一路向南京杀去。
当日本大本营问询弹药如何解决时,他们回答没有弹药就打白刃战,问没有粮草怎么办狂妄的将军们回答,就地征收,以战养战。
面对日军部队的追击行动既然已成事实,大本营不得不默许他们的追击行为,因此日军部队兵分三路向当时的国民都南京席卷猛扑而去。
因为日军在上海将物资消耗的差不多了,所以追击行动之中各级军官默许士兵就地征集粮食,实行以战养战的策略。
日军士兵在上海残酷的战争之中已经彻底杀红了眼,所有的良知和底线已经被消磨地差不多了,面对残酷的战争,即使装备精良的他们也不知道能不能活过明天,不知道什么时候会被打死。
反正不知道要活多久,所以他们抢掠起来也就更加的凶残和肆无忌惮,无论是中国官兵还是普通的平民,在他们的眼中都一样,变得没有任何的区别,杀戮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江苏浙江境内的许多百姓此刻尚且对日军保有一丝侥幸,许多人认为打仗是两个国家的事情,和他们普通老百姓没有关系。
面对国民官员们的撤离动员,许多百姓置之不理,加之乡土观念很重,以至于撤退百姓转移的行动受到了极大的阻挠。
随着日军第十军在杭州湾登6,战场形势急转直下,前线迅的溃败下来,来不及撤离的百姓就当其冲,成为了第一批牺牲品。
当手持雪亮刺刀闯进村落里的鬼子兵开始杀人时,百姓这才惊恐的现这不是普通的战争,他们所面对的鬼子兵也不是那些尚有良知的军人,而是面对的一群残暴凶狠的侵略者。
鬼子兵所到之处的村落浓烟滚滚一片废墟,所有的粮食,猪狗牛羊成为了鬼子兵的食物,那些没有撤离的百姓被集中起来射杀,为了销毁证据大多数鬼子兵部队撤离村落时都会一把火烧掉整个村落。
从昆山到苏州,沿着京沪铁路沿线到处都是浓烟滚滚,鬼子兵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死气沉沉地变成了一片死地。
鬼子兵在淞沪战场上面对中国守军的顽强阻击,大量的老兵阵亡,为了让新补充的新兵尽快的适应战斗节奏,许多鬼子兵将抓住的中国官兵俘虏和百姓绑在树上,让新兵练习刺杀,从而快的提高战斗力,所作所为可以说是禽兽不如。
沿着京沪铁路线上逃难的百姓和混杂其中的中国官兵仓皇失措的奔逃着,在他们的身后,大批凶残的鬼子兵正在快的追击,交战每时每刻都在生,这是一条鲜血染红的逃亡道路。
破旧低矮的屋子内火堆熊熊燃烧着,屋子里虽然光线晦暗,但是却是很温暖,杨凌感觉到自己的喉咙干涸的就像要沙漠一样,急需要喝水。
张红英看到杨凌醒来,激动地快步走到杨凌的床前,关切的问:“杨连长,好点了吗”
杨凌点点头,他现在的确是好了很多,至少脑袋不再那么昏沉沉的了。
张红英伸出手在杨凌的额头探了探:“杨连长,你的烧已经退了,只要再好好的休养一下,很快就会好的。”
“你肯定饿了,我去给你端粥。”张红英不等杨凌开口,已经火急火燎地奔出了屋子,留下喉咙都要冒烟的杨凌干瞪眼。
这卫生员当得也太不称职了,都不问问病人需要什么,杨凌无奈的摇摇头,掀开捂在自己身上的厚厚的破被褥,撑着下床准备去找口水喝。
偶感风寒捂着被子睡一觉,出了一身的汗,杨凌感觉到自己好多了,戴着自己的那顶破军帽,晃悠悠的就出了屋子。
“连长,你咋起来了你这病还没好呢。”吴江带着几个背着枪的士兵准备到村子外边去换岗,抬眼看到了走出屋子的杨凌,急忙迎了上来。
杨凌摆摆手示意自己没事了,张开干裂的嘴唇道:“有水吗”
“哦,水”吴江反应了过来,对着身后一名腰上挂着鬼子水壶的士兵催促道:“把水壶给我。”
杨凌接过了水壶,扬着脖子就往嘴里灌,咕噜噜的将一大壶水喝了一个精光,这才满意的将水壶还给那名士兵,不过喝了一壶水,感觉自己好多了,虽然身上还是有些软,但是他能够感觉到情况正在好转。
“我们在这里待了多久了”杨凌问。
吴江回答:“估摸着有三四个钟头了吧,杨大树正在带人弄竹筏呢,我们在这里歇一宿天亮就走。”
听到在这里呆了四五个钟头,杨凌隐约感到了一丝不安,他开口道:“不能等到天亮了,我们得继续走,要是小鬼子追上来就麻烦了。”
“咱们这里已经偏离了大路,鬼子一时半会应该到不了这里吧。”吴江依然抱着一丝侥幸。
“小心无大错,将大家伙都叫起来,咱们连夜过河。”
看到杨凌面色严肃,吴江也不敢大意,应了一声匆匆去了。
正文 第一百二十九章 暗夜渡河
吕子涛家境不错,自幼就是娇生惯养的少爷,在家里有人捧着,出行在外前呼后拥好不威风,可是自从上了学,这少爷的心性也就跟着改变了起来,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心里也有了国家民族的概念,虽然不甚明晰,但总是有的。
淞沪会战爆,前线将士浴血奋战的消息每日登报,青年学生每日上街头演讲,国人骨子里的那股爱国的热血也跟着沸腾了起来,有钱捐钱,有物捐物,就连那些窑姐都走上街头呐喊为前线将士助威,吕子涛一个大老爷们又怎么会置若罔闻呢。
于是他脑袋一热,在民族大义的号召下擅自离家跟着一干同学报名上了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