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60(2 / 2)

所以对于这一次面见张世华的机会,包括张德山在内的众多文官,都十分的珍惜这一次机会。

毕竟在归降楚军之后,常德路大多数的地方官都是第一次见到张世华,见到自己的这位大王。

如此,他们自然也想给张世华留下一个好印象。

而同理,第一次见到这些下属的张世华,为了让他们觉得楚军日后有成就大事的可能,从而更加积极的为他张世华效力,自然也是安抚称赞,让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树立了自己明君的形象。

当然,张世华这一次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审阅赵建训练的那三万新军,并下达下一步的军事方略。

因而在面见赵建之后,便就决定,明日便就在武陵城南,展开阅兵。

农历七月,在武林这边那也绝对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几个月份了。

因而在这一天阅兵,对于要参加阅兵仪式的三万新兵们来讲,无疑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

不过既然成为了士兵,那么这些士卒显然也就没有了选择的余地。遵从命令,他们必须要这样做。

所以到了翌日一早,这三万身着黑衣劲装的楚军新卒便也不由在一声声高呼之中被集合起来。在武陵城南那处大空地上组成了方阵,等待阅兵开始。

三万人,如果放在行军途中,那么这三万士卒行军时摆出的队伍就足有数里之长。

可如果被组成方阵,三万人所用的占地面积,其实也没有多大。一个士卒占地一平米,三万士卒,组成方阵后占地也不过就三万平米。放在后世,也不过就是一个大点的广场而已。

不过当常德路和官员们跟着张世华坐到了北边那处临时用木头搭建起来的观礼台之后。居高临下,忽的看到这样一支方队出现在眼前时,心中还是不免感到震撼。

但坐在观礼台最高处的张世华对此却早就已经习惯了。因而在这个时候,握着自家王后纤手的他只是对着李五点了点头,李五便也就令旗一扬,为张世华下达了阅兵开始的命令。

“全军听令,阅兵开始”见到李五下达的令旗,一个用来指挥阅兵的高台上,一身武官服手拿铁喇叭的赵建,便也不由彻底嗓子高吼起来。

当然,就算拿上铁喇叭,他的命令也不可能让所有人听到。所以真正指挥的,其实还是他身后站着的那名令旗手。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冷兵器时代,士兵们必须要学会旗号的原因。因为在混乱的战场上,主将仅仅靠吼,是根本无法指挥正在作战的众多部下的。

因而当站在赵建后面的那名令旗手将赵建的命令传达给全军之后,底下千户一级的中高层将领,便也就不由在令旗手和传令兵的协同传达之下,指挥着三千人为一组的方阵行进,并在这短短的行进途中,进行综合变阵。

而这种行进途中的变阵,其本身便也就是军事演习的一种。

是假设在行军途中,遭遇敌人从不同方向发起突袭或者是埋伏时,正在行进的部队该如何在最快的时间内寻求应对。

毕竟在冷兵器时代,对于步卒来讲,并没有什么机动性可言的他们,想要在战场上战胜敌人,懂得惊呼变化阵型便就是最为重要的。

而现在,高台之上张世华看着那三千人为一组的士卒可以做到在短短的一刻钟之内,便就做到后阵和前阵之间的变幻,着实也不由满意的点了点头。

虽说这群士卒都是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蛋子,在变阵的时候没有久经战争的士卒那般熟悉老练。但和老卒们相比,这群新卒差的也就是些磨练了。

张世华相信,这群士卒只要上战场稍加磨练两次,那么便也就算是楚军中的可用之兵了。

因而在前后长达两个多时辰的阅兵仪式完成后,对于负责训练这三万新兵的赵建和其他千户官,张世华也不禁是大为称赞。

并在之后,正式将赵建任命为了征南大元帅,率领三万新军,负责对依旧不愿投降的湖广岭南地区的征战。

不过这一次南下,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忠诚的赵余褫和高开达两人也被任命成为了赵建他的副手。和赵建他一起,统帅着这三万新军,在两个月后,也就是秋收入仓之后,一同领军南下。

而之后,好不容易才来一次武陵的张世华自然也没有着急返回。

而是趁着这个机会,依次接见了常德路这边职位在正七品以上的官员和当地有威望的一些个士绅。

然后,又在武陵城逗留了十余天,方才乘船北上返回了江陵。

而等回到江陵城之后,也不过两三天的时间,张世华便就不由再度召见了被他在称王后正式任命为下路万户的暗卫统领余俊达。

“臣拜见大王”见到张世华,大楚暗卫统领,现如今也就是张世华手下情报头子的余俊达,也不由忙对着张世华行以跪拜大礼。

而对此,张世华点了点,道:“好了,免礼平身吧。”

“谢大王”余俊达闻声,从地上起身站起,但却依旧低着头,不敢直视张世华。

高坐王位的张世华对此,则是浑不在意,只是对其问道:“俊达,湖广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情报网建立起来了吗”

“回大王的话,湖广地区,除海南道宣慰司之外,余下地区的情报网络皆以建立。而中原地区,除两淮之地因过于混乱之外,余下地区的情报网也都建立起来了。”

“这么说,湖广和中原地区的情报系统还是没有完善吗”听到这样的回答,张世华不由皱了皱眉头。

“这属下无能”见张世华如此,余俊达不禁显得有些底气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