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不敢,我等谢大将军款待,谢大将军款待。”听到张世华这样的话,邵余和乐齐这两人自然是欢喜的。
毕竟这两个人虽然都是张世华亲自任命的官员,但就其地位而言,这两人在黑衣军中也不过就是没有什么地位的中下层。
能做的这个位子,还是因为做事勤勉些,使的在张世华那里勉强有了些印象罢了。
如此一来,对于能攀上张世辉这样高枝自然也是他们最梦寐以求的事情。朝中有人好做官这个道理放到哪朝哪代也都是适用的。
现在的黑衣军军师,被誉为黑衣军中臣第一的赵子玉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
在一开始的时候,赵子玉不过就是黑衣军治下一个不入流的小吏。现在能有这样的地位,自身的本领固然是最重要的。但他攀上了张家这样的高枝,成为了张家的亲家,又何尝不是他成功的关键呢。
故而对这两个人来讲,只要能留下来和张世辉还有张明通这样的高层多说会话。那么即便是让他们吃糠咽菜,他们心中定然也是欢喜的。
而话且在说回来。此时先且不说邵余和乐齐两人心中所想,
单说张世辉和张明通麾下的一万四千余士卒和负责为大军押运粮草的大批民夫,安排起了却也是一件极为繁琐麻烦的事情。
即便对此黑衣军上下都已经很有经验了,但等到一切都安排完,却也是足足花了一个多时辰的时间。
所以这般一来,在匆匆的吃完晚饭之后,绝大多数的士卒和民夫,便也就早早的睡下了。
不过却也就是在这天,在距离襄阳数千里之遥的高邮府,却是不由生了一件比张世华攻打德安要大的多的多的大事情。
而闹出这件大事的主人公,便也就是我们后世人耳熟能详的张士诚了。
和陈友谅、朱元璋还有很多奇迹般在元末时期崛起的军阀枭雄一样,张士诚的出身也极为贫贱穷苦。出生在兴化白驹场的他,因为父母的关系,从出生的那天开始,他便就正式的成为了一名为朝廷煮盐为生的盐丁。
盐丁,这个职业最早的时候出现在唐之后的五代时期。
那个时候,割据一地的军阀政权为了从盐业上获得足够的利润,进而争霸天下。便强迫失去土地的百姓也就是盲流和犯了罪的囚犯,去盐场劳作,使他们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夜不休火煎卤。
所以单从这一点上咱们也便能看的出,盐丁在古代乃是一个极为低贱的职业。
因而除非是走投无路,否则平民百姓们宁肯把自己变卖为大户人家的奴仆,也绝对不愿意去盐场当一名盐丁的。
故而到了后来,为了保证朝廷又足够的盐业收入,朝廷干脆也就大手一挥,将几十万在盐场劳作的百姓,编为了盐丁籍。好使这些百姓子子孙孙、祖祖辈辈、永永远远的为朝廷煮盐。
所以自那以后,每当朝廷势弱、或天下出现动乱。子子孙孙都要受朝廷奴役的盐丁自然也免不了愤然反抗。
而在这之中,把这件事做的最好,也最出名的,便也就是元末时期的张士诚了。
和其他区区多多的盐丁家庭一样,没有土地和其他的收入来源,只能靠为朝廷煮盐来生活的张家极其贫困。尤其是自他之后,他的母亲又接连生下了三个弟弟的时候,没来就没有多少存粮的张家,自然也是贫困到了极点。
有道是半大小子,吃穷劳资。养活他们兄弟四个,对他们的父母来讲显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所以为了能让自己的三个兄弟得以平安长大,年仅十岁的张士诚便就开始跟着乡亲们一起在白驹场的官盐船上“操舟运盐“,依靠卖苦力赚来的微薄收入补贴家用。
故而对于张士诚来讲,童年其实也真的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夜不休火煎卤。
但古往今来封建王朝的官僚们是一个什么样的德行你们也都知道。对于这群家伙来讲,如果可以从治下的老百姓身上榨出一斤油来,这群家伙是绝对不舍得只榨取八两的。
因而,即便是一年三百六十五,日夜不休火煎卤但张家却也依旧是贫困无比。
所以也因为这个原因,生育了张士诚他们四个兄弟的母亲,早早的便也就因为过度操劳、营养不良而去世。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母亲的去世使得他的家庭变得更加雪上加霜的同时,生活和养家糊口的重担,自然也就是更多的积压在了他的父亲身上。
因而自他母亲去世之后不久,他的父亲,那个除了一个姓氏之外,连一个像样名字都没有的男人,便也就是百病缠身。
但即便是这样,朝廷上对于他们家该收的税款却依旧不会少一点,而他最小的那两个兄弟,也依旧没有能力养活自己。
所以为了活下去,年仅十岁便跟着乡亲们一起在官盐船上“操舟运盐“张士诚,便也不由下定决心,冒着生命的危险,走上了贩卖私盐的道路。毕竟身为盐丁没有土地、还大字不识一个的他,想要赚钱养家,除了贩卖私盐也干不了别的什么了。
在古代贩卖私盐,罪名其实是比现在贩毒的罪名都要大的。
尤其是以盐丁的身份贩卖私盐,那更是罪上加罪,基本逮到就是一个死。
所以在走上这条道路之后,张士诚本人的性格自然也是大变样。为了能活下来,原本还有一颗纯朴之心盐丁的张士诚,也彻彻底底的转变成为了一个狠辣果决的私盐贩子。
不过即便是这样,出身只不过是一个盐丁,就算是往上查八代也没有一点点背景的张士诚,在私盐贩子中,也依旧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