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9(1 / 2)

紫光、香气内敛、墨质细腻,确实是之前那批的质量。

“小岳,这你老实说,到底还有多少”

“额这一批的话,应该还有一百根左右吧。”

庞军深吸一口气,倒不是惊讶于批量,而是钟岳说得是“这一批”,那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还有下一批

“你真的有古方”

“嗯。”

庞军瞪大了眼睛,“你要发财了”

“咳咳,庞哥,你冷静点。”

庞军已经站了起来,来回踱步,说道:“你知道现在一张古墨方,有多难得吗淞沪的曹公墨厂为什么是龙头企业就是他手里有这古法墨方,你这墨方,制出来的成色,完全不亚于现在他们厂子所生产的墨锭”

“庞哥,现在我还没这个打算。这批货,你慢着点卖,最好搞个什么限购措施。”

书斋内这时候没什么客人,庞军说道:“还限购个锤子啊,现在我这里的老顾客,光预定你这墨锭,就有三十多个了,你这批货,还不够他们分的呢。”

“”

钟岳扯了扯嘴角,“这么抢手”

“可不,不然我前几天干什么打你电话写书法的,缺那几块钱花花吗有几个老顾客,光每个月退休金加养老保险,都有七八千,再加上儿女给的生活费,这都快上万了,根本不缺钱。”

额你大爷,还是你大爷啊。

“所以按我说,你就找个墨厂代加工。现在墨业这个市场别看在缩水,其实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只可惜现在的墨厂,除了方子外,工艺、质量上边都不比以前了,所以你这个墨锭才这么抢手。”

“那我考虑考虑吧。”

正聊着,后头的员工将装裱好的四个画轴拿了过来。

庞军扫了一眼,之前没仔细去看,以为钟岳随手画的。他知道钟岳书法造诣高,但画画,应该不怎么了得,结果定睛一看,吓了一跳。

“靠”

钟岳见到庞军这么大反应,一惊一乍的,便问道:“怎么了”

“这你画的”

“对啊,我不是和庞哥你说了,自己随便画了几幅,要送给老师的。”

“机器装裱浪费了”

钟岳起身,有些无语,“庞哥,虽然画得有点粗糙,但也不用这么损人吧”

“我的意思,是用机器装裱,你这画浪费了”

“”

第一四五章 拜访

钟岳从市里回来,差不多下午三点,想着时间尚早,便到李德明的印斋里拜访拜访。

李德明一三五见客,周末一般都是不见客人的。不过钟岳提前打了招呼,也就进去了。

老师傅们周末也不干活,周末都没来印斋上工。赵志民好久不见钟岳了,一开门,见到钟岳拎着几个画轴,顿时眼睛亮了。

“来就来嘛,带什么礼啊。”

自从从钟岳手上收了那黄花梨木料之后,对于钟岳,赵志民可是有很大改观了。

钟岳出手,绝为珍品

他来印斋两回,一次是那田黄印章,一次是海岚黄花梨木料,这回该不会是

赵志民伸手过去拿,却被钟岳闪开了。

“赵叔,这可不是送李老的。待会儿得去参加高中聚会,给老师的。”

“给高中老师你还真是大放呐。我看看,是什么画啊。”

钟岳递给赵志民,“您给掌掌眼”

“呵呵,不是我吹,你赵叔我对书画还是有一定鉴赏力的。”

李德明恰好端着紫砂壶走出来,看到钟岳和赵志民在堂屋里捣鼓,就走了进去。

“干嘛呢”

赵志民拿着画轴转身,说道:“小岳要送他老师的画,我无聊看看。”

李德明将长衫撩起,跨入门槛。

“李老好。”

“嗯。”

李德明拿过八仙桌下的热水瓶,紫砂壶上倒上水,放在一旁。拿过一个画轴拉开来,“国画”

赵志民已经先一步展开来一半,眼睛扫下去,“工笔画”

钟岳画山,融入了神人笔法。嶙峋陡峭处,都能让人背后生出寒意。

满山夭桃,映入眼帘。

层林尽染,看万山红遍,犹如一层层的花浪一般。

最精妙的地方,还是平面的一幅画,山的各面上的桃林,颜色不尽相同,看上去立体感十足,仿佛就像是眼前之景,却又意境深远。

“好画啊,看这用色着墨,是近现代哪位名家之作吧。”赵志民有些赞赏地慢慢拉开画轴。

“不过近现代工笔画得好的,尤其是这样勾线着色的,不是很多,师父,您看这是何人手笔”

李德明觑了一眼,面色淡定地说道:“钟岳画的。”

“钟岳近现代有姓钟的画师吗钟岳钟钟岳”

赵志民拿着画轴的手一颤,震惊地看着题头落款上的清秀小楷,还真是钟岳画的

他有些不可置信地看向钟岳,“你你画的”

“嗯。”

李德明将画轴一一看过之后,不动声色地说道:“这些画,我劝你别送人,不然今后你会后悔。”

赵志民更加震惊地看着李德明,半响说不出什么话来,李德明这话代表什么一个没有长进的画师,画点东西送出去,那是无所谓的,但是顶尖画师呢

将来若是功成名就,一些初期有瑕疵,用笔青涩的画作,也会被当成是天价的画作呈于世人眼前。对于一个画家来说,当站在那样一个高度的时候,再让自己年轻时候那些用笔不老道,画法青涩的作品在世间流传,往往会有一种想要去抹除的想法。

“没事。除了这幅桃李天下我落了款,其他三幅,都是没有落款的,送给老师而已,并没有什么关系。”

李德明看得出来,较之赵志民手上那幅精品,其他三幅都像是有些应付之作,远没有这幅桃李天下来得画工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