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研究员们,也有人尝试杨锐似的读文献方式,能重复的一个都没有。
毕竟,杨锐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在阅读他手上的文献
不管怎么说,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研究员们,现在已经习惯了每天看到杨锐坐着看文献的身影了。做实验室的最怕的不是辛苦,不是加班,而是实验的方向错误了。
当然,做实验的方向错误了,其实也属于正常,谁家没有走错路的时候啊,更别说是在陌生的城市,没有指南针,没有地图没有导航了。
可要是每每都走错路,那就要命了。
杨锐的存在,却让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们,能够狂奔猪突的关键,他也不是每次都能指出正确的道路,但只要偶尔能指对一次,研究员们就感恩戴德了。
做科研就像是在沙漠中迷路了,坚毅坚强和哪里都是需要的,方向感则更加重要。
白玲也呆呆的望了一会杨锐,却没有立即找上前去,而是找了个不易察觉的角落坐了下来,拿出一本书来,慢悠悠的读了起来。
没多长时间,蔡教授带着一众人,来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
十几名正教授和数量相当的副教授,瞬间就将大实验室给塞满了,白玲不易察觉的向角落里让了让,好奇的看着众人。
“杨锐,看你的了。”蔡教授熟络的打了个招呼,并没有所谓的领导参观的架势。
前几天,刘院长来到离子通道实验室,是给谷强做了工作,但是,为了完成对谷强的部分承诺,就得生物系的学术委员会承认谷强的研究。
不过,谷强的研究又不能如此公之于大众。
有鉴于此,杨锐也是和蔡教授等人沟通数次,却将展现的部分,给靠后了。
“我们现在是尝试着做g蛋白偶联跨膜区域的构想,目前需要大量的g蛋白偶联受体,我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是牛视紫红质蛋白,好在瓶颈突破,已经能够大量供应了”杨锐说着生僻的字眼,就领着众人往前走。
他用不着展现谷强是如何处理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他只需要让大家看到,我们有多少牛视紫红质蛋白就行了。
一排整齐的冰箱,很快展现在了一群学者的面前。
“这是什么意思”有教授不明白,不禁询问。
“这些全部都是今天早上生产出来,并处理过的牛视紫红质蛋白。”杨锐指着一排15个冰箱,露出请安心的笑容。
实验室里用的普通冰箱,是类似于后世用来卖饮料的透明门的冰箱,冰箱高两米五,宽一米五,厚度只有五十,若是在商场里的话,里面能放几箱子的饮料,而在离子通道实验室的冰箱里,装的全是试管。
密密麻麻的试管。
“这些全是牛视紫红质蛋白”有点了解这方面信息的学者整个人都不好了。
他们所知道的牛视紫红质蛋白,可都是放在个位数的是管理的。
“我们的产率又提高了,多亏了谷强新开的技术。”杨锐并不做详细解释,也用不着做详细解释,就能说明问题了。
科研是一个很奇妙的领域,当一间科研实验室在某一个领域领先的时候,它具有天然的优势。
譬如现在,全世界就不可能有任何一个实验室,积累如此多的牛视紫红质蛋白。牛视紫红质蛋白的保存期很短,并不允许你用多日的积累来储藏,至于先做。
能做出15只冰箱的实验室,唯有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
换言之,起码在这个瞬间,北大例子通道实验室,在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是世界领先的,甚至,是独一无二的领头羊。
“g蛋白偶联受体目前有五个亚族,分别是紫红质类,分泌类,亲代谢性谷氨酸盐和信息素类,真菌信息素受体类,以及ca受体类。杨主任能够选择紫红质类做研究对象,而且一下子进度至此,很有眼光。”巡视了一圈之后,某位教授就将一盆赞誉丢了过来,顺带的还展示了一下自己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了解。
而在他的身边,另一位面熟的教授,马上接口道:“不同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螺旋区的保守程度不同,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点”
“有道理”
学者们的声音此起彼伏,似乎都是在讨论g蛋白偶联受体的。
只不过,在白玲看来,他们面对杨锐的表情,都有些太亲切了,亲切的像是在推销过夜蔬菜的菜贩子。
第1218章 卖身票
量变是会引起质变的,最好的范例无过于钢铁。
在钢铁稀缺的年代里,难得的陨铁几乎是部落族长或勇士的专属,可谓是族群之重宝。而当一个国家普及了铁剑之后,钢铁已然是军国重器般的存在了。待到工业化的时代,当钢铁的数量大大增加,普及到了军事和民生的方方面面中的时候,钢铁已然是不可或缺的国之基石了。
重宝遗失固然可惜,军国重器却是政权稳定的支柱,但就重要性来说,最不能忍受失去钢铁的是工业时代的人们,基石毁塌的结果不是回到过去,而是全面的混乱与崩溃。
多,就是好。
数量越多越重要。
尤其是在数量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够带来显而易见的,真实的利益。
哪怕是普通人视为“物以稀为贵”的宝石,也是如此红宝石在2oo年前是最适合手表用的轴承,而瑞士钟表业的蓬勃展,与人工红宝石的明脱不了关系,也是因为人工红宝石的颗粒大小始终受到限制,所以,激光的展与科研进度才如此之慢,科研人员总是得花费数倍的精力去寻找便宜合适的原料。
同样的例子还可以用在钻石身上,如果不是大量的小颗粒钻石,以及人工钻石的现与生产,金刚石刀的成本先就会制约玻璃产业的展,普通人想切个鱼缸的成本,会赶得上同等面积的房价。汽车工业也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高硬度的碳钢切割少不了消耗海量的钻石,如果价格都和结婚戒指差不多的话,原料稀缺先就会要了汽车城的命,产能过剩更是梦里的故事。
科研机构是最不能忍受物以稀为贵的机构,最具有研究价值的,其实往往是数量最多的产品。中国农学最受重视的研究项目永远是水稻和小麦,能源巨头们会将精力放在数量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气上,永远不可能真的指望规模小百倍都不止的风能。
做“g蛋白偶联受体”项目,是同样的道理,拥有大量的“g蛋白偶联受体”,与只有少量的“g蛋白偶联受体”那是两个概念。
这就好像两间实验室,一个是做朱鹮研究,一个是做家鹅研究的,谁的研究进度会快一点
不管做朱鹮研究的是什么牛人,一个还在费尽心机的勾引朱鹮过来拍个照的时间,对方已经解剖了1o只家鹅了,双方对研究对象的了解,相差何至于十倍。
有资源,就有研究。
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暂时是不缺钱的,6oo万美元的故事所有人都听说了,有好事者还专门去询问过。
但是,6oo万美元是否能够挥相应的价值,大家就不太清楚了。
直到这一刻。
所有都清楚了。
一种产物的生产和处理,在科研实验室里,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其难度不亚于杨锐当日改造的辅酶q1o的生产线的难度。
捷利康身为国际顶级的制药公司,资助多个实验室,也没有搞定的工程,自然是不简单的,就像是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目前展现出来的,对牛视紫红质蛋白的处理能力一样。
在了解g蛋白偶联受体领域的教授看来自从杨锐宣布开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