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种绞肉机似的战斗中,身处第一线的实验室,那真的是什么手段都用的出来的。
杨锐如今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了,他的离子通道实验室在生物学界也有了一定的名声,这在大多数时间都是好事,但在这种大战中,就是喜忧参半了。
喜的是你的成果一定有人重视,忧的就是,你要是一年半载的没有论文发表,同行就会好奇:咦,最近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在做什么呢
杨锐总不能拘着实验室里的研究员不参加学术活动,不参与社交活动,而科研人员参加社交活动和学术活动,不就是聊工作吗不聊工作聊什么总不能聊藏在袖子里的女朋友吧。
所以如果是一般性质的科研,大家互相探讨一些各自的工作也就罢了,但要是做g蛋白偶联受体,那就很难说一起陷入绞肉战的同行们是什么想法了。
良性竞争共同进步的可能的确是存在的。
但在另一方面,杨锐身为实验室的负责人,不能不考虑的多一些,坏一些。
比如说,某间科研实验室,如果一年投入2000万美元做g蛋白偶联受体,持续了10年,结果听说你的项目进度似乎和他们并驾齐驱了,甚至可能在科研竞争中获胜了,那么,该科研实验室怎么办让自己十年时间,2亿美元的投入打水漂吗
会不会有人,因为不甘心,而拿出20万美元,贿赂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的研究员,希望得到一些实验数据,甚至要求其制造假数据呢
杨锐如果只是一名普通的科研人员的话,他是用不着考虑这些问题的,除非有人拿着相当于自己两万个月的工资脸前。
但杨锐掌握着北大离子通道实验室,他就不能不做万全的打算了。
杨锐思考了一夜,又找了些相关的资料读了,第二天才胸有成竹的前往离子通道实验室。
他先是照例开会,解决了日常问题之后,才道:“大家请先留一下,苏先凯,把你昨天汇报我的内容,给大家说明一下。”
苏先凯立即振奋的站了起来,将g蛋白偶联受体的种种,大说了一通。
杨锐给了他十多分钟的时间,然后观察着众人的表情,道:“依照苏先凯的要求,我决定解散咱们实验室的g蛋白组,所有的项目、课题、经费、设备等等,全部归入实验室的公共部分。同时,重建g蛋白偶联受体组,由我单独任组长,其他人都可以报名加入进来。苏先凯”
“我加入。”苏先凯使劲点头。
杨锐点点头,郑重其事的在背后的黑板上,写下苏先凯的名字,然后不等其他人报名,道:“我先说好,这个项目组的规模非比寻常,要求也是非常多的。出国、与外国人接触等等,都会受到限制。当然,实验室也会给大家一定的补助,不会让大家流汗又流泪。”
因为杨锐的严肃,会议室内,就是一阵紧张,很明显,这是一次重要的方向性选择。
同为未来小牛的范振龙,迟疑着问:“如果进入这个项目组的话,我们手头现有的项目怎么办”
“交接出去。”杨锐回答的毫不犹豫。
这么一说,几个人立即变的更加难以抉择了。
如果只是兼职,他们或许会因为项目的规模而有兴趣,但是,放弃手上已经做了许久的项目,成本就太高了。
杨锐也不催促,只道:“有兴趣的就来我这里报名,另外,我要提前说明,实验室的公共资源会向该项目组倾斜,而且是巨大的倾斜。当然,目前还不至于向各组要钱,但是,大家要有心理准备,积极申请资金。另外,我会申请更多的经费给g蛋白偶联受体小组,首期的经费,预计是这么多。”
说着话,杨锐就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数字:
5,000,000
没有单位,没有说明,杨锐就此扬长而去。
一群未来的小牛面面懵逼。
就听有声音小小的问:“这说的是500万元吧首期是多久”
“首期经费500万人民币”
“你怎么知道是500万人民币”
“难道不是”
“做g蛋白偶联受体,要这么多人民币有什么鸟用”
“总不能是500万美元你别说,还真有可能。”说这个话的田兵眼睛都亮了,道:“杨主任有时候是爱用美元计价。”
“也许是日元呢”
“日元是差不多,也能买不少仪器了。”
“弄不好真是日元。”
“也许是日元吧,哈哈哈”
“其实日元也不少了。”
有人这么一说,众人顿时沉默下来。
第1187章 兵马未动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要知道一场战争的规模有多大,看后勤动员的程度就差不多有个概念了。
做科研也是一样,你准备了多少经费,研究的规模也就差不多能估量出来了。
以80年代的状态来说,一所研究院要是拿出100块的科研经费――别笑,许多学者一年的经费就是这么多――那他买两本书,买两支笔,再弄点稿纸什么的,经费也就用的差不多了。这种规模的科研,如果能用规模和科研来称呼的,大抵可以看做是纯理论研究了。
而若是有了1000元的科研经费,在好一点的学校,这笔钱就算是能开启一个小项目了。用自己实验室的公共仪器,再或借或蹭一点其他实验室的仪器,然后买些实验材料,也能对付着过,当然,这个目标就不能定的太高了,国内核心期刊之类的,差不多就算是到顶了。
就是到了21世纪,许多学校的研究生或者助教,他们的科研经费其实也就是这个水平的,当然,名义经费会高一些,比如一万元或者两万元的样子,但就实际购买力来说,还不一定有80年代的1000元好用。
经费要是再多10倍,比如一万元的科研经费,在80年代就能做好一番事业了。
以当下的国家财政,能拿一万元科研经费的学者,已经算是有名有姓,独立自主了,研究方向也可以瞄准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当然,大部分是做不到的,但是,总归是有点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