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503(2 / 2)

“杨锐同学,你说的问题可是非常严重的,你有证据证明自己说的话吗”电视里,记者李冲也问了一个众人最关心的问题。

庞校长的呼吸瞬间变的急促起来。

“我相信证据是存在的,首先,学校就此事开过会,我相信会议记录应该有留存,另外,你们也可以就此时采访当事人”杨锐的声音通过电视传出来,稍微有一点变音。

但相对于庞校长的脸色变化,那根本不值一提。

而电视屏幕里,采访的对象也迅速的变成了北大校方,多名学校领导,都出面证实了此事,甚至展开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电视机前的庞校长的脸色越变越白。

“把电视关了吧。”张部长叹了口气,道:“老庞,今天就到这里吧,再有什么情况,我们再通知你。”

科室的业务骨干老刘同志听到庞字,迅速联想了起来,面露不屑。

庞校长魂不守舍的离开了办公楼,直接回家,再也没有回学校。

而在学校,更多的人通过电视采访,认识了杨锐。

此间人等,钦佩者有之,感怀着有之,畏惧着有之。

真正感受到差别的,反而是离子通道实验室的许正平等人。

以前的时候,他们要去学校后勤处要些东西,或者做报销登记的时候,总是排在别人的后面,现如今,基本都是他们排在前面了。

时不时的插队,更是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汪们欣喜若狂。

节省了多少时间呀ヾwノ

然而,李冲同志的采访,并不是到了理查德实验室的科研竞争就结束了。

当周的栏目播放之后,第二个星期,有关cr的采访,又准时上线了。

第720章 热情澎湃的日子

自始至终,cr的难度都是不高的。

除了耐热聚合酶的部分,稍稍花费了一点时间以外,剩下的部分,杨锐几乎是以一己之力,用三两个月就完成了。

这比钾离子通道的项目轻松了不知多少倍。一样是有方向性的优势,钾离子通道的项目,却是让杨锐一并整个实验室,以非常紧张的进度,拼命似的工作了半年才完成的。

事实上,不论是以学术性来说,还是难度来说,钾离子通道的项目,都是杨锐截至目前的巅峰之作。

同时,它也帮杨锐好好的刷了一波脸。它是证明杨锐学术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的标杆之作要将一个小团队管理好并不难,但要集合一个小团队的全部力量,在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一项困难的工作,圈子里的学者,很少有人如此有自信的。

也是随着钾离子通道的引用数的增多,影响力的扩张,杨锐在国际生物圈子里才有畅通无阻的感觉。若是纯纯的cr的话,学术精英们不一定认可。

然而,成就这个东西,不是看难度的。

cr做起来不难,并不代表它不重要。

实际上,就是因为它又简单又重要,才在科学界普及的如此之快,才将生物学和人类生活改变的如此之大。

在cr之前,如果有人想做一次亲子鉴定,那就有得等了,钱也得准备的足足的,但在cr之后,尤其是杨锐的完整版cr之后,至少普通的西方人的收入是足以轻松的做一次亲子鉴定了,离婚律师们要是能捐款的话,不知道得多积极。

刑侦领域和医学领域被改变的更多,学术界的地质系,尤其是古生物和古人类领域,也因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取恐龙dna和古人类dna的诱惑,让世界名校纷纷加大投入。

这样的cr,实在是有太多太多可以说的东西了。

记者李冲和纪录片的王导演,也是做了cr的采访以后,才了解到它的影响如此之广,而经过他们精彩剪辑的采访报道,也引起了小小的轰动。

当然,相比日后数十个卫星台,无数的网站新闻争夺来说,现在的电视台的报道,要引起轰动并不是太难。

一般的观众,好不容易买了电视,就能收到两三个频道,换来换去,也是换不丢的。

而买了电视的家庭,到了晚上,断然是没有不开机的。就是你不想开,左邻右舍的吃完饭了,都要准时到你家里来报道,你不想开电视也得开。

节目的数量也很少,质量更是堪忧,像是用一台摄像机拍出来的西游记用了6年时间,要是连续24小时放映的话,一天就能放完了,所以,重映是很平常的事。

而正是这些80年代人看起来平常,21世纪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电视圈的现状,造就了电视媒体的一代繁荣。

头天播出来的节目,第二天就全民皆知,第三天就报纸讨论,第四天就的节奏,重复了不知多少多少次。

而在北大,大家对cr的讨论,更是火的不能再火。

更有人在私下里,悄悄的传播着电视节目里,并未播出的部分。

“听说cr是要得诺贝尔奖的。”

“不是要得诺贝尔奖,是要得诺贝尔奖提名。”

“电视里为什么不说”

“是可能要提名,明年四月份才提名,如果人家最后没有提名,电视台不是要傻了,所以不能说。”

北大的讨论,很快自内而外的传播了出去,没两天的功夫,就有报纸开始了自发的讨论。

与电视台的严谨正相反,现在的报纸或许是太多了的缘故,每天的新闻消息根本不够登,于是出现了讨论版的热烈,就是将读者或者专家或者行业内人士,分成辩论双方,对一条评论进行讨论,报纸同时刊登正反两方的意见和文章。

简略的说,就是高成本的油印论坛。

经常出现在报纸上的大v们作者们,或者出于守序中立,或者出于守序善良,或者出于绝对中立或者中立善良,纷繁的讨论着每一个新闻热点。

比如曾经的潘晓事件,相关的讨论如果全部剪报整理出来,能放满满一个屋子都不止。

而在1984的新学年,杨锐成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