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如前世那样,不幸打起了官司,杨锐希望陪审团的成员听过自己的故事。
凯蒂比杨锐更喜欢故事,立即按照杨锐的思路,追问道:“也就是说,你在高中时,就有了cr的念头”
“对的。”
“你当时就开始做实验了吗”凯蒂并没有对杨锐的说法表示怀疑,因为杨锐提早做了铺垫,他与捷利康的合作,最重要的是,他从捷利康手里赚到的钱,很好的说明了自己的价值。
既然在高中时期,杨锐就能从跨国公司手里赚到钱,那没有理由他不能想到一个绝妙的点子。
杨锐依靠着充足的准备,让采访按照自己的方向进行,且道:“说起这个念头,是很有趣,但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想法的价值。”
“哦为什么”
杨锐摇头,笑道:“我当时想,一定有人想到了类似的点子,说不定比我的点子还好,然后肯定做出了成果,我只是没查到而已。你知道,那时候我在中学,没有太多的条件去检索资料,另外,我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辅酶q10等方面,高考也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听起来很忙碌。”
“的确如此。我是进入大学以后,才重新拾起了做cr的想法,当然,那个时候,我的思路就比较完善了,尤其是在做了钾离子通道的研究以后,我对cr的认识更深刻,也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这才加紧做了起来,算一下时间,cr的主题部分,也就做了两个月的时间,其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熟悉实验流程先。”
杨锐是怎么梦幻怎么说,美国梦么,就是要让普通人都做得起,如果告诉美国大众说,做cr需要最起码三五年的系统训练,需要多名助手的帮忙,需要价值上百万美元的资金储备,美国人根本不听下面的,这个故事也就算是完蛋了。
世界霸主家的人民,总是有点矫情的。
凯蒂一边听着杨锐的话,一边就在脑海中理顺故事:来自中国偏远乡镇的少年杨锐,在高中时就有一个梦想,这个梦想来自于他每天上学路上的见闻他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想法的重要,直到进入大学,杨锐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设想,并在美国的“国际遗传学大会”上一鸣惊人,首日销售额突破30万美元。
凯蒂的故事的最终版里会有cr的字样,但她在计划故事脉络的时候,却是完全没有去想cr是什么。
完全符合美国人思路的故事,听的凯蒂幸福的打抖。
然而,杨锐的准备又何至于此。
他笑了笑,继续道:“事实上,直到今天我都在表示怀疑,为什么没有人做这个研究,就像我说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研究,或许可能是太简单了,以至于大家要么以为有人做过了,要么以为不可能做出来。我想,如果我不做,也许有人会在几年后将它做出来,但这只是也许,说不定,会晚十年后才有人发现这个秘密。怎么说呢,我是个幸运的男人。”
“非常幸运。”凯蒂的睫毛都开始发颤了,笑道:“美国的生物学专家,一定很后悔自己爬山太少了。”
“也许。”杨锐心想:如果cr真的拿到诺贝尔奖,那何止是后悔,当年多少人都嫉妒疯了。
采访结束。凯蒂留下了杨锐的联系方式,主动送他出门。
到了杨锐快上车的时候,凯蒂才突然想起一个消息,忙道:“杨锐,你的技术卖给了加尼卡公司,是这样吗”
“什么时候”杨锐关上了车门,示意出租车司机可以离开了。
凯蒂连忙翻开自己的笔记本,道:“你不知道这件事吗加尼卡公司要在明天早晨10点半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与中国政府达成意向性合约”
她念了一遍,看向杨锐。
“只是意向性合约,你确定吗”
“确定。”
杨锐松了一口气,笑道:“意向性合约而已,cr技术不会直接出售的。”
“你确定中国政府也不会出售”
“cr技术并不属于中国政府。”杨锐笑了起来,庆幸自己之前分割的清楚,道:“cr技术属于香港华锐公司,加尼卡公司如果要购买这项技术,必须联络香港华锐公司才行。”
凯蒂眼神再亮,问:“我可以在文章中引用您的话吗”
“当然可以,我会通知香港华锐公司,让他们的律师发文件给你。恩再发律师函给加尼卡公司。”杨锐的表情轻松,并没有将这当做正经事来看。
如果一份意向性合约就能卖掉香港公司的东西,那国内也不用挖空了心思赚外汇了,直接批发意向性合约算了。
加尼卡公司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意向性合约,和杨锐接受专访的性质差不多,都是以舆论争取主动权,只不过,加尼卡公司这次找错了对象。
杨锐重新叫了一辆出租车离开,到了酒店,再打电话给李章镇,继而让自己公司的律师联络美国的律师,一纸传真,就将律师函丢给了加尼卡公司。
至于加尼卡公司哪个办事员会倒霉,杨锐根本不关心。
第617章 老白男们
加尼卡没指望用一纸意向性合同,就确定cr技术的归属,不过,张洪军盖上去的公章,还是有些用处的,他拿着这份合同,再找中方联络,大使馆等部门都积极了一些,至少在表面上,这是得到了他们同僚背书的合同。
而在这份合同的消息传出以后,加尼卡公司的竞争对手也变的消沉了,在这个生物技术爆炸的年月里,好的技术仿佛遍地都是,很难说一份技术的真正价值,大多数公司都会避免陷入恶性竞争。
当然,这也是生物技术方面的投资公司较少的缘故,再等上两三年,看到了盈利前景的华尔街一旦介入,厮杀就会变的激烈起来。
加尼卡因此而显的信心十足。55万美元不是个小数目,用于并购公司是拿不出手的,但单独购买一项技术,还是很不少的。
现在并不是泡沫的2000年,有无数的人挥舞着支票,给任何带有网络字样的公司十倍百倍的溢价。
现在是1984年,生物公司也就是刚刚兴起,里根政府的政策,才刚刚将一群生物学家从高校里解放出来,在此之前,全世界都没有多少私人生物技术公司。
加尼卡拿出来的55万,来自控股加尼卡公司的风险投资公司,他的竞争对手差不多也是一样,总体而言,这仍然是一个资金匮乏的市场。
想要做大的生物技术公司,那些有野心的教授们之所以离开舒适温暖的名校,并不是为了并购别人的公司,购买别人的技术,他们是想要自己的实验,更自由的科研环境,顺便将自己卖一个好价钱。
在这个生物技术公司平均生存时间不足36个月的年代里,没有哪家公司是不缺钱的。
加尼卡自信,有了这张合同,还有勇气争夺cr技术的公司就很少了,即使有,他也有能从容应对。
这种从容,直到一通电话到来,戛然而止。
“确认了吗”加尼卡磁性十足的声音变成了沙哑。
“确认了。”电话里的声音沉重。
加尼卡用更加沉重的力量,挂上了电话,向吧台的侍者点点头,迈着极其沉重的步伐回到了座位上。
“什么事”坐在加尼卡对面的张洪军正吃牛排,吃的满口流油,莫名其妙的看着表情凝重的加尼卡。
他今天是被请来说明中国的部门间关系的,加尼卡同时还请了一名公关公司的经理,以及自己公司的律师,只是现在,言谈甚欢的几个人,全都有了不好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