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89(1 / 2)

了工作的黄茂等人拉了出来,介绍给李文强他们。

接着,杨锐又将黄茂叫了出来,道:“实验室现在还剩下一辆车,我暂时没有需求,这辆车就分配给你,你看是配个司机呢,还是自己学车”

黄茂惊喜道:“我也有车”

“当然有,你的贡献,大家有目共睹,等过一段时间,嗜热菌的研究完成,再给大家都加薪。”杨锐后一句是说给涂宪等人的。

不过,他的话说完,众人的表情却是有些古怪,王晓芸更是有些想笑的样子,问:“加薪多少”

“你们把热稳聚合酶搞出来了”杨锐一下子猜到了。

黄茂有点骄傲的笑了笑,道:“尽管尚未全部完成,但是幸不辱命。”

王晓芸抢着道:“关键性的指标都出来了,两周以内,就能将全部数据做出来。”

“写论文也用不了多长时间,两个星期足够了。”涂宪同样高兴,这一个学期,他们就全部忙乎这个项目了。

杨锐亦是乐的连连点头。关于核酸体的体外扩增,其实早在70年代初,就有人提了出来,但在那个年代,尚无成熟的基因序列分析,寡核苷酸引物的合成也极其落后,最后,最重要的原料,也就是华锐实验室正在做的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也尚未发现

现在,前两者都已被前人完成,热稳定的dna聚合酶,就变成了cr的最后一道屏障。

实际上,要说完全没有热稳定性的dna聚合酶也是不正确的,在十几年后,当cr获得如潮的声望以后,相关的dna聚合酶的官司,也打了有一阵子。

不过,只要杨锐不是采用对方的成果,独立完成研究,也就不会受其影响――即使有影响也没有关系,拿实验室的经费去打官司这种事,任何一家大型实验室都是免不了的。

几个人的乐呵,却是让新人李文强们摸不着头脑。

杨锐也暂时管不着他们了,兴奋过后,先道:“热稳聚合酶的论文先不要去写,我们继续往下面做。”

“继续往下做做什么”

“不可说,不可说。”杨锐摇头晃脑的,笑容却是怎么藏都藏不住。

第548章 庆功

“现在的这款耐高温聚合酶,我们给他起名hj100,意思是华锐聚合酶100,它能耐103度的高温,在100摄氏度的环境里,性质改变。”裤口袋里揣着公爵王钥匙的黄茂,心情明媚而阳光。

杨锐亦是“好,好”的点头,同时嘱咐道:“把文件准备好,首先要申请专利,论文延后一些。咱们这个是私人实验室,以后也都是如此,优先申请专利,延后发表论文。”

黄茂和李文强等人都没有意见,除非是热点研究,否则,一般性的研究的时效性都是以年计算的,比如现在的耐高温的聚合酶,没特别的需求的话,三五年后出现,或者十三四年以后出现,均属正常。

大部分研究产品都是这样,急迫需要的,社会投资高的,自然紧赶慢赶的要做出来,这些东西的制作周期都是以月来计算,比如原子弹,如此牛掰复杂的东西,愣是用以亿计的美元,以万计的研究员,只用几十个月的就给捣鼓出来了,其中那种大量的计算工作,竟然是以小组为单位的人给手算出来的,觉得美国人数学不好的可以自己买一本高等数学练习册来玩,能一口气做100道习题不歇息的,也就有资格应聘这份工作,做一名科研生产线上的螺母了。

如曼哈顿计划这样的超级项目,可以豪富到什么程度呢,由于缺铜的原因,绕电磁线圈用的是导电性更好的白银,据说总共用了一万两千两百八十吨,最重要的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这些白银最后并没有发挥什么作用,好在仍然可以归还国库

在cr技术发明以前,耐高温的聚合酶自然属于一种不重要的技术。

但是有了超高温聚合酶,cr技术就呼之欲出了。

黄茂等人没有接触这个领域,暂时还没有将两者联系到一起,但论文只要发表出去,总会有人联系起来的。

在cr发明以后的三年后,科学杂志可是将热稳定聚合酶命名为“年度分子”,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杨锐亦是趁机给几人庆功,顺便给实验室诸人联络感情。

他一边准备了红包和请帖,邀请整个华锐实验室的员工和家属,一边让李章镇准备自助餐,并特别丰富道:“品种不用太丰富,但量一定要多,肉必须管够,冷菜少,热菜多,瘦肉少,肥肉多,用人民币能办成最好,人民币办不好,用美元也必须办成”

杨锐叮嘱的很仔细,他要的自助餐和80代的自助餐是不一样的。现在的自助餐,比如捷利康曾经做过的,或者涉外饭店的早餐,都是冷餐加倆热厨子,与后世星级饭店的早餐没有太大的区别,这自然是不错的,但并不能让中国人觉得爽。

中国从来都不喜欢冷餐式的自助餐,尤其是现在,大家喝酒的时候倒是喜欢冷盘,但整顿饭都是冷盘的话,那就等着赴宴的人骂娘吧。

杨锐越是叮嘱的细致,李章镇就听的越是仔细,完了认真的道:“我一定办的漂漂亮亮。”

自从前些天,杨锐要求香港办事处裁员一半人以后,李章镇的态度就变的更恭敬了。

他现在也是明白了,别看杨锐年纪轻轻,又在大陆生活,他和香港的老财主,英国的老资本家,其实没有太多的区别现在的大陆不兴解雇人,他们是开除,临时工不犯错,都不会遭解雇,而开除以前,负责人也都会考虑一下被解雇人之后的生活,了解被解雇人会受到何种影响,家庭困难的,指不定就能逃过一劫。

杨锐显然没有这种顾忌,因为他连解雇这种方式都不用,直接就是裁员。解雇也是需要理由的,裁员就不需要了,公司需要裁员,所以裁员,员工做的好,做的坏,公司都不在乎,或者说,杨锐也不在乎。

李章镇是看出来了,杨锐当初裁员,就是当时脑筋一转,当时就做出了决定,至于给员工造成了多大的困扰,造成了多大的困难,杨锐是想都没想过。

老财主们向来如此,但李章镇从不知道,杨锐亦是如此。

李章镇对杨锐的公司了解相对较多,他眼睁睁的看着杨锐将几十万元的车辆送给月薪几十元的中国科学家,同时,他也眼睁睁的看着杨锐对月薪几千元的香港雇员不屑一顾。

到目前为止,杨锐甚至都不知道香港办事处的几名办事员的名字,李章镇以前还想着等他到香港了再介绍,现在,李章镇才是明白,对杨锐来说,这些普通员工,几乎和消耗品没什么区别,他估计都懒得浪费脑细胞记这些名字。

华锐实验室的待遇是很不错的,李章镇心里清楚,自己要是不想丢掉这份工作,就得把自己从普通中脱离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