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04(2 / 2)

“刚入校就泡在图书馆了”唐集中哈哈的笑了两声,表情似乎更满意了。

杨锐跟着笑了两声,再道:“我高中的时候也挺喜欢图书馆的,河东大学的图书馆藏书也算丰富,看了不少。”

这话半真半假,倒也解释的过去。

唐集中略显诧异:“高中的时候就看论文了”

“是,当时闲的没事干。”

在场的一名大三生听到这里,忍不住嘀咕:“闲着没事干还考第一名的,有没有这么闲”

唐集中也不禁翘了翘胡子,北大每年都会招收数名乃至十数名的状元生,但像是杨锐这样的,他也是第一次见。

“说的非常好,有想法有预见,内容本身更是完全掌握了。不过,双向电泳是一项实验技术,不是理论知识,具体还要到实验室里实地操作才能切实了解,杨锐,你愿不愿意到我的实验室里来”唐集中短短的两句话,就决定邀请杨锐进入自己的研究团队了。

其他学生徒自羡慕。

其实,即使杨锐表现的没有这么好,只要性格和知识掌握尚可,唐集中都会将他收入研究团队。因为大四的学生只能用一年,研二的学生也用不到两年,大一新生却能用四年,只要杨锐能够掌握基础知识,他的性价比就比其他学生高了。

当然,也是杨锐罩着状元光环,再加上日常的作业表现不错,唐集中才会相信他能学的比其他学生快,从而动了心思。否则,还是会从高年级生中选择优秀者。科研民工也是搞科研的,专业技能没有点出来以前,真的是只能搬砖。

“我已经有一个实验室了。”杨锐还是说出了拒绝的话。

唐集中不由站了起来:“有一个实验室了在哪里”

杨锐迟疑了一下,道:“在西堡中学的时候,因为捷利康公司要在西堡镇建立一个新工厂,我就去帮忙了,现在到了北京,但捷利康的业务也扩展到了京津地区。”

和之前一样,杨锐说的是实话,只是不尽然。

“英国的捷利康医药公司”

“是。”

“捷利康是一个大公司,不过,捷利康的研发中心并不在中国,你给捷利康工作,很难学到真东西的。”唐集中希望劝说杨锐回心转意。

杨锐不好意思的笑笑,说:“我已经答应人家了。”

“咳咳”一名大四的学生装作咳嗽的样子,低声道:“机不可失。”

他不用说下半句失不再来,杨锐也知道他的意思。

能给唐集中这样的教授打工,实在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如果杨锐不是满脑子的资料,如果杨锐不是在北大,事实上,能找唐集中这样的牛气教授做导师,已经是非常难得的了,换在一个二本学校,唐集中说不定就是全校唯一挑大梁的大牛教授。

然而,杨锐还是委婉的道:“答应了人家的事情,不好反悔了,实在抱歉”

“没关系,你可以给捷利康帮忙,有空来我的实验室也是一样。”唐教授却是极为大度再次发出邀请。

杨锐赧然道:“总不能脚踩两条船。”

唐集中微笑道:“我这条船随便你来踩。”

“这个谢谢,但是,我觉得还是应该先结束捷利康那边的工作。”杨锐被唐教授的热情搞的手忙脚乱。

唐教授大度的说“好”,且道:“一定要来找我。”

“一定一定。”杨锐多少有点被触动。和他曾经的导师相比,唐教授的态度好的不是一星半点,更有难得一见的尊重。

杨锐尽管没有加入唐教授的科研团队,唐集中却要求杨锐留下继续参与讨论,显是有培养他的意思。

杨锐只好留了下来,就双向电泳聊了起来。

唐教授观察着所有人,时不时的说上两句,而杨锐的表现,自然而然的令诸人惊艳。

领先时代30年,杨锐必须非常注意,才不至于说出什么不应该说的话,可即使如此,杨锐仍然鹤立鸡群。

他读了四年本科,三年研究生,接受了四年以上的生物专业训练,杀死了成百上千只的小白鼠,浪费了数十万的实验材料,读了成千上万的文献资料。和办公室里可怜的学生们比起来――应该说,根本就没什么可比性。

现在读大四的学生,是79年入校的,读研二的学生是81年入校,不论哪一年,这一时期的学校都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全校师生都要参加重建学校的体力劳动,除了文学和政治,学生和老师一无所有。他们不光没有材料和设备做实验,就是理论研究,都缺少国外文献的支持。

在这样的环境下,仅凭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尤其是当杨锐的身体和智力都重回巅峰的情况下,更是让其他人变的弱势。

唐集中延长了半个小时,才依依不舍的将杨锐放走,而在接下来的一周里,他每堂课都会提问杨锐。

这让杨锐好好的刷了一遍名声。

也是拜杨锐所赐,整个生物科学专业的作业都增加了。

唐集中每节课都布置其他班两三倍的课程量,难度更是一次比一次高。

不过,现在的学生都是极乖的,逆来顺受指数高企,老师布置多少作业,他们就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