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391(2 / 2)

“把东西抬进来。”夏鸿升说道。

阿尔罕立刻出去招呼了人,将那些箱子给抬了进去。

“侯爷,您让我找的棉花,阿尔罕问了些人,都没听说过,不过,商队里倒是有个西域来的,说听侯爷的描述,似乎是白叠子。小的找了白叠子,也觉得跟侯爷所形容的一样,于是就带来了一些,让侯爷辨别一下。”阿尔罕一边说着,一边将那几口箱子给打了开。

果不其然,里面装的都是棉花。

夏鸿升点了点头:“不错,就是这东西。种子呢”

阿尔罕恭恭敬敬的递上去了一个布袋。

夏鸿升示意齐勇将棉花子收好。

当初为了解决征伐辽东时的御寒问题,夏鸿升想要找来棉花。棉花做成棉袄,御寒的效果比现如今军队中士卒御寒的衣物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了。

而棉花在此时并未大量种植,只在西域才有零星种植,所以夏鸿升去找阿尔罕。他经略西行商队,西域诸国都是经常走动的地方,夏鸿升打算让他使人在西域寻找棉花及种子,却正好遇见了阿尔罕服用底也伽。

后来强制阿尔罕戒掉了底也伽,放阿尔罕出来的时候,给他交代了两件事情让他去办。

第一件,就是寻找棉花,还有棉花子。因为四五月份,正是种植棉花的时候。

第二件事情,就是让阿尔罕去查一查,究竟有多少商队会携带底也伽回来,将这些商队登记造册。

“有多少商队回来会带底也伽”夏鸿升又问道。

阿尔罕立刻从怀中掏出一本册子,双手呈上去:“侯爷,所有会带底也伽回来的商队,不管是自己用,还是拿回来卖药的,小的都给记下来了”

第684章 棉纺织机

夏鸿升让阿尔罕继续从西域收棉花和棉花籽,阿尔罕离开之后,又从庄子上着急来了几个中了一辈子地的老农到家中,准备将棉花籽给他们,让他们试着种棉花。

夏鸿升后世里没有种过地,依稀记得棉花是喜光喜温的,而起似乎并不怎么挑地。

具体的,夏鸿升就不知道了。不过,这些老农们种了一辈子地,就算是刚开始种不好,多种几次也必然能够找到规律。

将棉花籽分给了这些老农们,这些老农一个两个的拍着胸脯保证不会叫夏鸿升失望。

棉花可是个好东西,由于棉纤维细度较细有天然卷曲,截面有中腔,而且又可以相互交织,所以保暖性十分好,蓄热能力很强,且不产生静电。纯棉花在阳光的照射下,会使棉花纤维的弹性恢复,伸长,纤维中蓄热能量多。因此,经过太阳照射后的棉被厚度会明显增加,摸起来非常柔软,穿在盖在身上,就会感觉到棉花里面的热量缓慢施放,使人感觉贴身、贴心的温暖、柔软。

辽东之地,一旦战事持续到了冬天,就必须要退兵。否则,将士们会受不了那里冬天的寒冷,会生病,会生冻疮,会变得体弱无力,进而丧失战斗力。

实际上,历史上不管是隋炀帝,还是李世民,在征伐高丽的时候都遇到过这个问题。

倘若能够有足够的棉花,做出棉袄和棉被,取代普通士卒们使用的劣皮、丝麻等御寒物的话,就能够解决征伐高丽的时候所要遇到的寒冷问题。

不过,光有棉花还不行,摘取下来的棉花若是不经过处理,是没法直接作为填充物来做棉袄的。

至少,棉花要弹过之后,成为柔软的絮状物之后,才能够作为填充物来做棉袄。

又或是经过纺织,成为棉线、棉布,做成衣物。

这就又涉及到两个问题了。

弹棉花,还有棉纺织。

弹棉花是一种老手艺了,虽然后世里在城市里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年纪大一些的人都会对“弹棉花”有着清晰的记忆。随着一声声弦响、一片片花飞,最后把一堆棉花压成一条整整齐齐的被褥,仿佛就是一种魔术,让孩子们惊讶不已。而那时候的弹棉花工匠们也都走街串巷,生意应接不暇。后来随这技术的先进,手工弹棉花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在比较偏远的村落,还是会有手工弹棉花的存在,一种十分简单,依靠人手,用弓弦似的弹面工具,用榔头敲击弓弦,使板上棉花渐趋疏松,以后由两人将棉絮的两面用纱纵横布成网状,以固定棉絮。纱布好后,用木制圆盘压磨,使之平贴,坚实、牢固。

而夏鸿升所支教的村子,正就是那极其偏远之山区啊

曾近自己支教的时候,教育局给发的被子硬的不行,只好自己找地方给弹一下,黑心棉也得盖着舒服些是呗算了,心酸往事不要再提。

不过,夏鸿升所想要做出来的,却不是这种弹棉花的工具。

使用这种工具弹棉花,太慢,效率太低,一个人一天下来,能弹出来斤棉花就算是多的了。

夏鸿升想要做出来的,是在那个村落这种所见到的另外一种弹棉花的工具――木箱式弹花车。

原理其实跟那个差不多,但是是将棉花盛入木箱,侧边有木轮,通过牲畜拉动木轮,使棉花在木箱中得到快速的弹动。这种木箱式的弹花车,一人一天下来能弹出来两百多斤棉花来,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听村里用木箱弹花车给村里人弹棉花的老人说,她那木箱弹花车还是古董,是清朝留下来的。夏鸿升眼馋了老久,后来才听说她家那清朝的老古董,早就在的时候被砸了。这个是后来她老头子担心自己去的早,她没有了营生过不成,所以又给做的。老太太糊涂了,给搅浑了。不过,老头子的未雨绸缪显然是高明了。老头子大她许多,过世的早,这老人就靠着这木箱弹花车,养活了七八个儿女,如今依然在为村人服务着。

这个东西的原理很简单,夏鸿升也见过实物,见过它是如何工作的,所以还原出来,算不得难事。

关键在棉纺机。

现如今的纺车,比起后世里面的机械,自然是没得比。可若是放在这个时代,却也是领先的。无论是手摇式还是脚踏式,如今已经普及,使用十分广泛。特别是脚踏式,腾出来了双手,提升了效率,如今捻线织布都是靠它。

不过,夏鸿升想做的,是那种可以用来大规模进行纺织生产的大纺织机。从飞梭,到做棉纱的珍妮纺纱机,再到织布的水力大纺车

水力大纺车,纺纱机、织布机由水力驱动,使织布的效率提高了无数倍,不过,也限制了工厂必须建造在河边,而且受河流水量的季节差影响,造成生产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