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82(2 / 2)

到了跟前,众人赶紧躬身施礼,李世民摆摆手让他们不用多礼,然后便问道:“想来,诸卿也已经对自己的身体有个了解了,孙道长也将情况告知给了朕。克明,你切记要严谨遵照孙神医的交代,善加调养,万万不可大意朕还有诸多地方依仗于你呢还有弘慎,你才而立之年,却已经有了隐疾,切记孙神医之嘱咐叔宝,朕有愧于你,令你长年冲杀,流血殆尽,如今失血之疾渐显。朕会尽力请孙神医长留长安,也会请孙神医每隔一段时日就看看你们的身体的。”

“谢陛下”被李世民点到的几个人都是一副感激的样子躬身施礼。

夏鸿升在旁边暗自努力回忆了回忆,方才李世民点的这几个人里面,杜如晦和秦叔宝,夏鸿升知道他们二人是早逝的,还有那个弘慎,就是郯国公张公瑾了,貌似好像三十来岁就去世了的吧。

众人感恩戴德,李世民又走到了夏鸿升的跟前来,说道:“稍后随朕来,朕有事情要问你。”

夏鸿升一愣,连忙躬身称是。

李世民又在那里待了一会儿,去向百官之中问候了几句,然后便带着夏鸿升离开了。

书房里面,李世民左右看看,屏退了左右,然后赐坐让夏鸿升坐了下去。

“前几日孙神医为宫中诊治,言皇后身患气疾,而长乐也有气疾之兆。朕这几日又秘召太医署众太医诊断,却并无发现。”李世民神色严肃,看着夏鸿升,问道:“你当初一力劝朕锻炼的时候带上皇后和皇子公主们一起锻炼,可是看出来了什么朕想听听你的说法。”

夏鸿升一听李世民的话,心中反而松了一口气来,他当初一力促成李世民到处寻找孙思邈来做体检,可不就是为了这两位么可以说,夏鸿升最开始的目的就是单纯为了让李世民知道长孙皇后和长乐公主身体不好,估计会早逝,让他早日重视早日治疗。只是这话不能说的这么明白,所以才扯上文武百官的体检,借着体检的名义让孙思邈给她们二人检查身体。如今总算是达成目的了。

“回禀陛下,这微臣就真是不知道了。微臣对于歧黄之术也都是听说了一些而已,实际根本不通。”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当初劝陛下带着皇后娘娘与公主殿下锻炼,只是想着皇后娘娘与众位皇子、公主养尊处优,这样是对身体不好的而已。”

听了夏鸿升的话,李世民的脸色又肃然的几分,眉头也皱了起来。

见他如此,夏鸿升便又说道:“不过,陛下现下也不必过于担心。既然太医署的太医们诊治不出,说明如今皇后娘娘的气疾也是刚刚开始,并未形成影响。而公主殿下更是才有所征兆,并未发展成为气疾。症候在此阶段,只要善加调理治疗,能够治愈,至少是阻止病情发展的可能性是十分大的。有孙神医在长安善加诊治,想来皇后娘娘和公主殿下都会早日治愈,不会有甚子大碍的。”

李世民听了夏鸿升的话,点了点头:“孙神医也是如此说法,只是朕不甚明了孙神医的心意,怕留他不住。朕许其钱财、官爵他全都不要,也不知该如何才能够将其长留长安。”

“孙道长并不贪慕虚名,一心只想要考一身医术造福天下百姓。曾对臣言人命重于千金,注定不是能够用官职和金钱束缚住的人啊”夏鸿升摇了摇头,说道:“不过,微臣都是有一个办法,能够让孙道长久留长安。”

“哦夏卿有何办法,快快道来”李世民一听夏鸿升有办法把孙思邈留在长安,便顿时来了兴致,问道。

夏鸿升答道:“陛下,天下医者,唯孙道长歧黄之术冠绝超群。而观其他医者,多数医术并不精,有些甚至巫医相合,微臣就见过,遇到一些疑难杂症不知该如何治疗,烧了符水让人喝的,这能治病么说到底,是大部分的医者都不专业。术业有专攻,若是专精一业,精研细钻,才能称得上专业。而如今我大唐虽有医者,却无能够令医者成就专业的东西。那些医者就是想要学习医术,除了传下来的那区区几本之外,就再没有了。且就那几本,也是方药本草部秩浩繁,仓卒间求检不易。现下咱们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有了能大量刊印书籍的能力。陛下,为何不下令太医署总结前人医术精要,汇总集本朝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集结成册,刊印天下,也好叫天下医者有所可学,有所可依然后陛下再去请孙道长主持编纂医书,孙道长知道这是惠及天下万民的事情,定然会答应陛下,留在长安。如此一来,不仅留住了孙道长,且还领天下医者有了所能遵循的医书,以后天下医者都能够学到孙道长的一身医术,又能够造福多少百姓这是大功德一件,陛下何乐而不为”

第271章 千金方

天朗气清,阳光晴好,是个郊游的好日子。合着空气里的槐花香气,叫人温煦而怡然。

亭下坐着几个人来,正端起面前的杯盏,看了眼杯中茶叶轻轻舒展,缓缓飘荡,然后轻轻押下一口,满喉回甘,茶香逸然。

“茶之本味,妙不可言。除却医道,贫道本无甚子喜好,此前尝了一回这新茶,往后便多了这品茶一味。”孙思邈放下杯盏,回味了一下满口的茶香,说道:“却不知,这茶竟原来是夏侯所制。”

“不仅是这新茶,夏侯精通格物之道,除却新茶,还有那马掌、马刀,又有活字印刷之术,连同那标点符号、新韵法皆是出自夏侯的手笔,更有制盐之术献出,使我大唐陇右皆为盐田,百姓再无缺盐之苦。”袁天罡笑着对孙思邈说道:“道兄,夏侯也是大功德之人呐”

“原来如此”孙思邈吃了一惊,郑看向了夏鸿升:“贫道行医一生,见过诸多因长期无盐可食,而患上了重症的百姓,还有无奈之下只能食用盐矿,致使中毒的人,如今夏侯解了百姓无盐之厄,果真是大功德。贫道所医者,不过一人耳,夏侯所医者,乃是天下之百姓,贫道所不如也。”

夏鸿升面色郝然,自己就是拿着后世里面的东西在投机取巧而已,却让这位真正无私的孙神医如此称赞,感到十分脸红。

“孙道长这话”夏鸿升挠了挠头:“可真是叫在下汗颜了。在下不过是纸上谈兵之辈,孙神医却是屡屡不顾自身之安危,深入疫病之地诊治百姓,乃至于以身尝百草,辨明方剂,矫正医书之错误,在下岂敢同孙道长相提并论。”

夏鸿升邀请了孙思邈出来郊游,陪同的还有袁天罡和太医令,为的是要感谢孙思邈连日来的劳累,满朝的文武百官数量不少。孙思邈用了几天的时间才将每个人都诊断了一遍。

“两位都是于国于民有大贡献之人,又何须你让我来我让你”袁天罡笑着一抖拂尘,说道:“论医术一道,夏侯不如孙道兄。论格物之术,孙道兄不如夏侯。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如是而已。”

几人相视而笑,旁边的齐勇递过水壶来。夏鸿升接过来重新给几人面前的杯中添满。

“先前,孙道长曾言,天下学医者太少,我觉得,不仅仅是因为学医的人太少,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东西可学。”夏鸿升又喝了口茶水,对孙思邈说道:“有些郎中,他最初所学,有时候是师傅相传,有时候是自己找来医书学习的。很有可能,打从一开始他们学的东西就是错误的,而自己又没有能力或者毅力去查证一下自己所学的医术的对错。又或者,他们的师傅,本身就没有高超的医术,导致学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