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7(2 / 2)

向金宽心中一动,丁鹏这样的提议倒是出乎他的意料,按照先前的约定,四海帮为灵山派出面拿回铁矿,然后两年后铁矿抵押的三成股份将无偿转让给四海帮,作为四方平安钱。如今丁鹏又邀请洪六负责铁矿,他就不怕四海帮整个吞了他的东西

向金宽的想法在情理之中,只是他根本不知道丁鹏有系统这样的金手指,只要给丁鹏两年时间发展,到时候就不是四海帮想吞铁矿的事,而是他有没有将铁矿甚至是四海帮放在眼里的事了。

洪六听了丁鹏的拉拢,毫不犹豫道:“东家骗了俺,俺也不能对不起东家,你另请高明吧。”

丁鹏笑笑,举起一根手指道:“我和向大哥相交投缘,洪主管又是这等让人敬佩的品行,这样吧,在下让出一成股给洪主管和向大哥,洪主管留下帮我。”

“什什么”洪六只觉得心脏碰碰乱跳,几乎快跳出胸腔,不敢相信道:“你你说给是给我”

丁鹏坚定点头:“对,给你洪主管。”

“一成股”洪六依然不敢相信。

丁鹏再次点头,笑道:“货真价实一成股份,童受无欺。不过,平日铁矿生产就全托付给洪主管了,我和向大哥忙于帮派事务,恐怕也不会有时间帮你。”

还有一句话丁鹏没有说,铁矿生产由洪六负责,只是他会另外安排两名账房,把好物资财务账目等关。

丁鹏不怕四海帮以后有染指铁矿的野心,只要给他一段平稳发展时间,他不惧任何挑战。

洪六兴奋得满脸通红,早忘了刚才干脆的拒绝,对于这等采矿匠人,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份产业,这是家族几代人期盼和奋斗的终极目标。

旁边的向金宽也对丁鹏竖起了大拇指,这样的事情他自然乐见其成,没有人嫌好处多,这一成股可不像归属帮派的那三成,是属于他和洪六私人的,而且听丁鹏的意思,没有时间限制,马上就可以享有。

“洪主管考虑的怎么样”丁鹏还要逗逗洪六。

洪六一把抓住丁鹏的手掌,急道:“丁掌门,不,东家,俺干俺干,俺现在就回去询问愿意留下的矿工,俺保证干好。”

丁鹏拍拍洪六低矮厚实的肩膀,夸奖道:“有洪主管这句话,在下就可以放心了。三日后等王天福滚蛋,咱们就准备重新开工。”

洪六连连点头,丁鹏又交代了几句,旁边向金宽等得不耐,一把拉过丁鹏道:“大哥你回去把矿看好。丁兄弟,咱们回宝鸡城喝花酒去。”

向金宽高兴之下,豪气顿发,将洪六打发回去,拉了丁鹏就回了四海帮分舵。

这一夜丁鹏喝得酩酊大醉,向金宽也是粗豪惯了,竟然派了自己的一名小妾去侍候丁鹏,可惜丁鹏实在醉得不省人事,白白浪费了小妾一番情意。

丁向二人走后,王天福也无心留在铁矿,草草安排了一番,就匆匆离去。

一路上,王天福感觉无论是那些平日老老实实的矿工,还是长青门弟子,脸上似乎都带着一丝嘲笑的表情,王天福感觉他们是在嘲笑自己的失败,嘲笑自己的无能。

越想越气,回到镇子上的府邸,夫人看他脸色不对,关心地问了两句,招来王天福雷霆大怒,发泄似地骂了几声,看着夫人眼泪婆娑的模样,王天福只感觉一股闷气堵在心口,忍了片刻,猛地喷出一口鲜血。

“啊老爷,老爷你怎么了”夫人惊叫,过去搀扶住摇摇欲坠的王天福。

王天福躺在床上,半天才歇过气来,他咬牙切齿道:“丁鹏,这份仇老夫记下了”

第二十七章 五毒掌大成

三日后,长青门退出铁矿,中间没有发生任何纷扰,王天福似乎彻底认栽了。

丁鹏也不去理他,只将全部精力用在铁矿恢复生产上。

洪六确实能干,而且颇得人望,为铁矿保留下上百名富有经验的矿工。丁鹏又托向金宽的关系,从宝鸡官营铁矿挖来几名技师和工匠,铁矿逐步恢复产量。

此外,丁鹏以灵山派的名义聘请了两位老账房、一位精明的管事,驻扎铁矿,代替丁鹏监管铁矿生产、运营、采购等一系列环节。

灵山派和四海帮也正式签订契约,灵山派以铁矿三成股为抵押,换取四海帮对灵山派以及铁矿为期两年的庇护,两年期满,三成股份无偿转给四海帮。

私下,丁鹏和向金宽又签了一份协议。丁鹏以灵山掌门的身份,将铁矿的一成股转给向金宽和洪六,洪六需要负责铁矿生产,向金宽则为铁矿生产的铁石寻找炼铁场和生铁销路。

对于这份协议,双方都非常满意。向金宽不过是利用一下社会关系,寻找炼铁和销路举手之劳而已。丁鹏更加满意,一方面他不用花费太多精力在铁矿生产和销售上,另一方面搭上向金宽和四海帮的关系,可以有一个安全发展的外部环境。

半个月后,首批生铁出炉,共产粗铁三千斤,换算成贡献点不过是13点,但丁鹏还是非常兴奋,这代表着自己的资源地开始源源不绝地提供点数,开始虽少,但细水长流,可以持续供给。

按照王天福开采铁矿时的产量估算,铁矿一个月大概能产出铁石20万斤,理论可炼生铁两万多斤,抛开过程中的损耗,以及各个环节的开支,最终可得生铁两万余斤。

两万斤就是将近100点贡献,这个数字还不能让丁鹏满意。

和洪六详谈后,丁鹏获悉制约铁矿产量的主要因素是运输问题,尤其是从井口到大路的运输。

丁鹏连续多日到现场,实际观察情况,发现铁矿的地形比较复杂,这个铁矿正好处在海拔较低的山谷中,两边悬崖峭壁,不易通行,铁石从井下运出后,需要矿工以人力背负,走一条在峭壁中开凿的狭窄小路,一直通往峭壁之上的山道。

按洪六的说法,雇佣的矿工倒有大半人力用在了这一段路程的运输上,极大地制约了铁矿的产量。

洪六建议可在谷中建造高炉,用于炼铁,这样铁石不用出谷,直接就在谷中炼成生铁,一是节约人力,二是长时间看可节约成本。

丁鹏咨询了几个专业人士后,否决了这个建议,不是建议不好,而是他没有钱。按照洪六的估算,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