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8(1 / 2)

这妇人比之前的陈罗氏和陈赵氏年长一些,看起来也很质朴,一看就是勤劳能干的样子,这一点和老娘很像。

此刻,她的左右手里都端着一个大土碗,看见陈平一家还站在院子里收拾凌乱的东西,她笑容亲切的招呼道:老三家的,赶了一天的路也饿了吧,东西先放着,回头吃了饭再来收拾

大嫂,没事儿的,你也别太忙,等我这里收拾妥当了就来帮你忙

帮啥帮,就这点小事情,都还不够我一个人忙活的呢

说着,那妇人又叮嘱了几句赶紧忙完了来吃饭什么的,便端着碗进屋去了。

整个老陈家,老娘唯一敢搭话的,也就只有这个陈家老大陈义仁的媳妇陈李氏了。

陈李氏也是雁坝村人,是从下河桥那边嫁过来的,据说家里比老陈家还穷,和大伯陈义仁成婚的时候娘家一个铜板的嫁妆都没有陪,因此一点都不受陈昌贵待见。

陈李氏在整个老陈家的地位仅仅排在老娘之上,名副其实的倒数第二。

当然了,倒数第一的位置是老娘陈苏氏坐稳了的,雷都打不动。

老娘连自己的娘家人在哪里都忘了,所谓的嫁妆和陈李氏一样比脸还干净,除此之外,老娘还是奴籍,总总原因加到一起,整个老陈家再找不到比老娘更不受待见的人了。

因此,之前陈罗氏和陈赵氏直接出手抢自家东西的时候,老娘胆怯的站在一边连话都没敢坑一句。

爹,大哥,大郎,二郎,你们回来了啊

刚刚和陈李氏说完了话,大门这边,又哗啦啦的走进来了四个扛着锄头的男子。

这四人之中,有两个是陈平最近才见到过的,一个是为首的陈昌贵,还有一个是走在最后面的傻大个子二郎陈洪生。

根据脑子里的记忆显示,中间那个面色黝黑,正拍着身上泥土的中年男子便是大伯陈义仁,而走在陈洪生和陈义仁中间那个,比陈洪生个头还大了一号的便是大郎陈洪堂。

哼你们这一家来得还真是巧了,家里刚刚开饭你就来了

面对老爹老娘热情的招呼,陈昌贵看都没看一眼,只是闷着鼻子哼了一声便嘀嘀咕咕的朝正房去了。

第四十八章 落河柳岸一学翁一

第四十八章落河柳岸一学翁一

陈昌贵这样的语气,任谁都能听出来是将陈平一家说成是来要饭的叫花子了。

农村里没有大户人家那么多的规矩,吃饭的时候全家上上下下十几口人全都围着一张大圆桌子。

陈平一家进屋的时候屋子里热热闹闹的早就吃开了,陈昌贵是一家之主,端坐在正上方,挨着陈昌贵坐着的是肚子颇大的二伯陈义辉和小白脸一样的四叔陈义安。

按陈昌贵一贯提在嘴边的话说,这整个陈家兴旺发达的希望,就指望着陈义辉和陈义安二人。

他们在家里的地位,自然是无人可以比拟。

菜不是什么好菜,不知道是故意还是怎么的,反正一点荤腥都没有,基本上都是一些地里的普通蔬菜粗炒了一下就端上了桌子。

哼三弟,你养的好儿子,竟然还有脸带家里来啊

陈平一家刚刚坐下的时候,陈义辉轻蔑的目光在陈平身上扫了一下,接着又狠狠的往嘴里灌了一口酒。

很显然,陈义辉还在记恨当日陈平说他是通缉犯,害得他不仅没拿到一分钱,还反而差点在杨家丢了小命的事情。

二哥你大人有大量,和一个小孩子见什么气,再说了,那天的事情你也有

眼看着老爹就要将那天陈义辉去家里行骗的事情全部说出来,陈义辉又一副宽宏大量的样子摆了摆手打断老爹的话:三弟你这是说的什么话,二哥我当日遭了这么大的冤枉连抱怨一句都还不行了

罢了罢了,钱算什么东西啊,哪里比得上咱们兄弟之间的感情值钱再说了,我怎么着也是二狗的长辈,出言教训一下总不为过吧

是是是还是二哥宽宏大量

老爹连连应了几声,刚刚端着碗才吃了几口,又听那和陈义安陈义辉喝着酒的陈昌贵声音冰冷的说道:老三,今年杨家给你们封了多少银子

咱们这个家,上上下下都需要钱来维持,等开了年,五郎也要蒙学了,又是笔不小的开销,家里养三郎一个读书人就够不容易了,现在又加上五郎,这个担子可全压在为父身上啊

陈平一听这话,知道是陈昌贵这老不死的又在打自家过年红包的主意,就老爹之前的表现,恨不得把自己卖了肉都要贡献给这个家里。

陈平心里大急,这要是再被那舌绽莲花的陈义辉再怂恿几句,不仅主家打赏的那几两银子,恐怕是老爹身上还剩下的那五十几两银子都要乖乖难的交出来了。

见老爹放下碗筷正要说话,陈平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赶忙插话道:爷爷,今年过年主家打赏的钱可不能再给你们了,如今小玉也脱了奴籍,之前爹和娘都商量过了,等开了年,咱们也要送小玉蒙学去

上次二伯来家里的时候也说了,小玉聪明伶俐,说不定还能给咱们家中个状元回来呢

陈平的话还没有说完,陈昌贵一巴掌将整个桌子都拍得颤了一下:哼大人说话,什么时候有你插嘴的份了一个奴娃子,读什么书老三,这家还没分呢,你就学会藏小金库了

呵呵

陈义辉满脸的嘲讽之色,满满的灌了一口酒又慢慢悠悠的给陈平来了个上纲上线:已经脱奴我在衙门里当差,还h县令老爷是拜把子的兄弟,这事儿我怎么不知道呢

还好这话是出自一个黄口小儿,这要是别人说的,本官今儿个可非要治他一个谋反之罪不可

就凭一张主家同意放人还良籍的文书,就敢说脱奴籍了你眼里可还有朝廷有官府衙门不是要造反,又是要干什么

陈义辉这话说得斩钉截铁,官威四射,一众都是普通百姓,听见说是谋反之罪,具都吓得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过了片刻,才听旁边的豆眼妇人陈赵氏也阴阳怪气的说道:三哥,三嫂,五郎蒙学,还不都是为了咱们这个家好

你看看,你们这一家人,现在都还是奴籍,即便六郎蒙了学,有你们两个这给人为奴的父母,将来还不是一样参加不了科举。

咱家五郎天生就是文曲星下凡,将来金榜题名是肯定的事情,现在大家出点钱,到时候咱们全家都跟着享五郎的福不是。

你看看二哥,在官府里当差,还h县令老爷都是拜把子的兄弟,现在这四里八乡的,只要一提到二哥的名字,谁不竖个大拇指整个雁村,都只有咱们欺负别人的份,有谁敢来欺负咱们家

再说了,五郎中了状元,当了大官,给你们一家人办良籍,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就是啊,三弟,不是二嫂我说你们,入了奴籍的人要还良,即便官府审查清楚了,还得爹亲自去衙门里认祖归宗人官府才会办理良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