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康也知道,孙策在皖县站稳了脚跟之后,很快就会沿江而上,对舒县用兵,所以他顾不得皖县的丢失,而是调集周边县城的兵马,全力防守舒县。
在援军到来之前,孙策不会轻举妄动,攻入皖县之后,他才知道这一仗打得侥幸,陆康在庐江官声很不错,深得百姓士族拥戴,如果不是占了骑兵之利,杀了个措手不及,要是强攻的话,仅凭袁术麾下的这三万军队还不一定能轻松拿下皖县。
皖县刘县令是个好官,孙策劝降他之后,令其出榜安民,稳定城中局势,而后便开始普查人口赋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这里都是他的大本营,所以必须做到心里有数。
皖县有人口十万,县兵三千,因为靠近长江,所以良田比较肥沃,百姓尚能果腹,比起中原地区,这里的百姓是很幸福的,这也多亏了陆康这个太守。
陆康一心忠于汉室,不属于任何一路诸侯的势力,只听从朝廷调遣,之所以能在庐江太守这个位置上做下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得到了本地士族和百姓的支持。
周瑜的船队一次只能运送一万士卒和一部分粮草,等周瑜从广陵沿江而下,到达皖县的时候,已经是半月之后了。
对于周瑜的到来,孙策很高兴,因为要保密,所以孙策只带了亲兵去江边接周瑜,二人再见,唏嘘不已。
周瑜率先打破了沉默,说道:“伯符,之前传出你私放曹昂,背弃主公的事情,我说什么也不相信,后来主公让我青州水师南下运兵运粮,我才知道你是主公安排在扬州的一枚棋子,伯符为了主公的大业,真是太委屈了。”
孙策不以为意地答道:“公瑾言过了,主公待我恩重如山,如今既然主公有命,别说是受点委屈,哪怕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在所不辞。”
“好,伯符勇烈”周瑜没有继续纠结这个话题,转而说道:“伯符如今屯兵皖县,可有攻下庐江之策”
不待孙策回答,周瑜先说道:“我叔父周尚乃是庐江郡丞,昔日我在陆康麾下待过,对陆康此人有些了解,这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伯符要想拿下舒县,只怕不易。”
孙策对此也是一筹莫展,闻言说道:“不瞒公瑾,之前我想的是等公瑾的先头部队一万军士一到,便带兵围攻舒县,此时想来,这个做法的确有些笨拙,舒县作为庐江治所,粮饷不缺,守城士卒不弱,要想攻下,并非一日之功。”
“我倒是有个办法,或许可以一试。”
“什么办法”
周瑜侃侃而谈:“战事一起,受苦的终究是黎民百姓,主公对扬州志在必得,我叔父如今在舒县,我想进城去见他一面,若是能说服我叔父归降主公,事情就成了一半,而后再想办法叔父太守陆康,只是这后面一半怕是不容易啊。”
“公瑾真是妙计”孙策听闻,大喜道:“即便不能说服陆康,若是公瑾叔父愿意归顺主公,咱们只需要来个里应外合,如此便能打开城门,免去一场刀兵。”
“哎,此事只怕也没有那么容易,陆使君对我周家十分照顾,除去公务上的关系,我叔父与陆使君私交也甚好,我也不敢保证能够说服我这位叔父,一切只能尽人事,听天命吧。”
“如此就拜托伯符了。”
周瑜带来的一万先头部队,领兵将军是徐盛,徐盛投靠苏辰已经十来年了,忠心耿耿,带兵的能力很突出,苏辰此次命他前来协助孙策,也是对孙策的一个制衡。
周瑜孤身去了舒县拜见周尚,周尚早就知道自己这个侄儿在燕侯麾下深受重用,对于周家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毕竟燕侯可是如今天下一等一的诸侯,周瑜年纪轻轻也已经是青州水师将军,实在是难能可贵。
当周尚听管家说周瑜独自求见,周尚抛下公文,立马赶回了府邸,刚刚见到周瑜,就问道:“公瑾,你为何会出现在舒县你不是在燕侯之下当官吗”
“叔父,此次小侄奉主公之命率领水师南下,襄助屯兵皖县的伯符,想必叔父猜到我来的目的了吧”对于周尚,周瑜没有隐瞒,直接说出了来意。
“你是说孙策是燕侯派来攻取扬州的一枚棋子”周尚大为震惊,不敢置信地说道:“没想到全天下的人都被燕侯骗了,那你此来是为了什么难不成是想劝降我”
“正是不瞒叔父,燕侯对扬州志在必得,小侄已经率领大军从长江支援伯符,不日他就要兵临城下,陆使君是个好官,可大势面前,他也挡不住这滔滔洪流,未免流血漂橹,百姓遭殃,所以侄儿想劝说叔父归降主公。”
“这”周尚倒是没有拒绝,对他来说,投靠苏辰这样的大诸侯,肯定好处不少,更何况周瑜还在对方手下深受重用,只是陆康对他十分信任,要他在这个时候背叛陆康,着实是有些难为情。
周瑜知道自家叔父的秉性,见他迟疑,当即说道:“叔父大可不必为此为难,陆使君已经年近七旬,说实话已经不适合继续担任庐江太守了,如果可以,我希望叔父能够劝说他辞官归隐,如此一来,也算是全了他对我们周家的情谊。”
“哎,公瑾你有所不知,使君为人一心忠于朝廷,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只怕要说服他,却是没有那么容易啊。”
周瑜也知道对方说的是实情,可是庐江必须拿下,他进一步问道:“叔父,不知你意下如何”
第274章 陆康病逝
为周家的将来考虑,周尚没有意外地选择了投靠苏军,对于周尚的识时务,周瑜很高兴,总算是避免了同族操戈的悲剧。
可是要说服陆康献城投降,周尚并不看好,所以他告诉周瑜,让孙策带兵在城外埋伏,双方举火为号,半夜打开城门,放孙策入城。
周瑜很快就把这个好消息传递给了孙策,孙策当即带着狼骑和五千青州兵,埋伏在了舒县城外十里外的一处山谷,然后就把消息传递给了周瑜。
周瑜见时机成熟,当即对周尚说道:“叔父,伯符已经率领两千骑兵,五千步兵埋伏在城外十里的山谷里,如今城内守军如何叔父是否已经掌控了一出城门”
周尚身为庐江郡丞,也是有些心腹的,趁着周瑜联络孙策的这段时间,他也没闲着,积极拉拢以往娴熟的心腹将领,很快就收买了几位低级军官,而这几名军官之中,就有人负责守城门。
“公瑾无需担忧,城内虽有守军两万,但分驻四门,目前我已经拉拢了几位军官,他们手里掌握了两千兵马,负责守卫南门,我意让伯符从南门进入城内,当晚我会宴请陆使君以及诸位将官,到时候擒贼擒王,可一网打尽。”
“好,叔父妙计,只是如此一来,叔父的名声怕是要受累了。”周瑜这话是由衷之言,无论是诓骗各路将官还是陆康,对于周尚来说,他今后的名声可就坏了。
周尚也有些唏嘘地说道:“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既然已经答应效忠主公,此等名声拖累不过是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