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63(2 / 2)

“先生所言极是。”

城西的建设有了着落,剩下的就是城南的居民区了,这里是规划城的主要部分,耗资巨大,任何一家都无法承担这么大的消耗,苏双,张世平来到宁城之后,答应出资一部分帮助建设城南,五原商会也可以出一部分资金,剩下的就要着落在甄家身上了。

可是自从苏辰去信之后,甄家一直没有给回音,这让他暗自揣测,莫非出了什么变故不成,就在他准备再次去信的时候,甄俨姗姗来迟,终于到了宁城。

甄俨没有带来什么好消息,他答应无偿资助一部分资金,帮助苏家建设新城,但是苏辰说道承包之事,甄俨屡屡婉言推辞,苏辰很不高兴,没想到甄家竟然这般忘恩负义,这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并不看好他的未来呢

既然甄家并不愿意参与到规划城的建设中来,他自然也不能勉强,他不清楚甄家家主是个什么意思,想到后来甄家在袁绍身上的投资,莫非这个时候对方就和袁家勾搭上了吗

甄家不愿意,南城的建设举步维艰,那么一大笔资金,光靠苏家和五原商会是万万不行的,苏家所有的资金都要投入到城东的工业区和城北的牧场之上,而外城的建设现在也没有着落。

甄俨走后,苏辰忧心忡忡,什么事情都不相干,原本的雄心壮志一下子就被浇了一盆冷水,关键时候没想到是最早合作的甄家拖了后腿,这也让他觉得,打铁还得自身硬,靠山山会倒,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随心所欲。

不过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甄家这边没有好消息,反倒是远在洛阳的袁绍,听闻苏辰有意建设新城的消息后,即将联络,上下奔走,最后凑到一大笔资金,借给苏辰用来建设新城,虽然这笔资金远远不够,但也是一份心意,苏辰对此表示了由衷的感谢。

而后与苏家合作的其它家族,听说了这个消息后,也纷纷答应慷慨解囊,出资拆借,苏辰这才开始了心中的计划。

在他的计划中,首先要建造的就是南城的房屋,只有足够的房屋才能安置几十万移民,好在劳动力不缺,屯田兵被他暂时征用过来,用于建设规划城,并且只要他们愿意,今后可以留在规划城生活。建造的房屋并不是免费送给移民的,而是暂时租借给他们,让他们分期偿还借款,最后房屋的所有权才会属于居民,鲜卑人虽然不善于耕种,可他们对于放牧十分熟悉,苏家的牧场建立好之后,会招募大量的雇工,这些人都可以去牧场做工赚钱。

此外,妇女还可以养殖家畜,几十万人同时施工,需要大量的粮食和肉食,这些移民都是分批次迁移过来的,首先建造的就是第一批移民的房屋。

半年之后,城北的牧场和城东工业区已经初步有了雏形,城南的第一批移民房屋已经建设完毕,一年之后,城西的商业街渐渐有了人气,糜家不愧是真正的豪族,光是佃户就动员了十万人,更别提其中花费的资金了。

两年之后,所有的移民全部都迁移到了规划城,一座全新的城市拔地而起,规划城称为南来北往的客商必经之地,商业十分发达。

这个时候,苏辰已经感觉到了时代的脉搏,规划城中不时能够看到头裹黄巾的汉子四处奔走游说,这些人一进入城中,都被苏辰的探子监视住了,他们接触过什么人,做过什么人,全都有专门的人统计整理,最后全部呈报给他过目。

又过了半年,新城的外城墙全部建设完毕,新城的建立遇到很多困难,但都被苏辰一一克服,规划城的拔地而起,也让所有人都重新认识到了苏家的实力,这一座城完全是苏家建立起来的,朝廷没有花费一丝一毫,可以说苏家就是规划城的主人,这里施行的是全新的规矩,无论何处,都有着苏家的影子。

五原商会也全部都搬迁到此地,城西的商业街最中央的一座五层高楼就是五原商会的总部,如今的五原商会已经名满大汉。

在建城的过程中,郡守府丝毫没有过问,出乎他的预料,朝廷也没有只言片语,仿佛所有人都把他选择性地遗忘了,这三年中,他通过袁绍和王越送来的书信,也感觉到洛阳城中暗流汹涌。皇帝整日沉迷享乐,丝毫不问政事,身子也是一天比一天差,听说太医断言,皇帝若不加节制,只怕就是一两年的事儿了。

当然这是王越在宫廷中听到的小道消息,不足为凭,不过越是这样,苏辰越能感觉到一种紧迫感,好在规划城已经建设完毕,趁着暴风雨来临之前的宁静,他决定亲自去看看自己这三年的杰作。

第88章 三年的成果

三年前,建城之事烦多琐碎,仅靠闫忠一人,完全忙不过来,于是苏辰在五原郡和宁城两地设立招贤馆,三年下来,招贤馆虽然没有引来什么名士大才,但是也招到不少有用之人。

田畴,田子泰,历史上幽州牧刘虞从事。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乌桓时投曹操,任司空户曹掾。因为向导平定乌丸有功,封亭侯,不受。后从征荆州,有功,以前爵封之,仍不受,拜为议郎。

田畴少年成名,自荐于招贤馆,起初招贤馆之人嫌他年龄太小,不加重视,后来招贤馆受到士林争议,田畴一书成名,进入了苏辰的视线,他破格将其任命为城北工业区主事,负责管理工业区的建设,在田畴到来之前,工业区的建设十分缓慢,一年之功竟不如田畴到任之后三月之功,两年下来,工业区完全建成,各大作坊规模扩大了数倍,一些新建的工坊也投入了使用。

他刚刚到了城北衙府,田畴就从工坊急匆匆地赶了回来:“主公亲至,畴未曾远迎,望乞恕罪。”

“子泰操心共事,何罪之有。”苏辰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礼,“子泰听闻你日日夜夜守在造纸坊,改良造纸术一事可有进展”

东汉虽然有蔡侯纸,但这蔡侯纸轻薄泛黄不说,还很容易碎,用于书写实在是勉强得很,鉴于此,他才有心改良造纸术,耗时一年多了,今日才得空亲子前来视察。

“回主公,改良造纸术的方法试过了很多,目前并未发现经济实用的方法,虽然现在也能造出主公要求的纸张,只不过价钱太贵,一刀纸几乎要花费一万钱的成本。”

“哦竟然如此之贵”他没想到这造纸术这般复杂,后世纸张便宜得很,这一刀纸不过百张,平均下来一张纸的成本就是一百钱。

一百钱是什么概念

在西汉中期,一石粮食的价格一般为百余钱;好一点的住宅要万钱。较好的马一匹要万钱,一头牛要23千钱;一只羊在5001000钱之间;一只狗价格在100钱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