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32(2 / 2)

向天下富裕人家抽税,资助国家买军马,每匹马价值十余万钱,富强之家十之因此而受冻挨饿。

炀帝的性格十分奸猾诡诈,所到之处,不愿别人知道。

每到一个地方,总是几路设置停留食宿之所,四海珍贵的食物,特殊的美味,水陆产品必须齐备,为采购这些食品,无论多远也没有不去的。

郡县官员,争先来进献食物,贡物丰厚的晋爵升官,粗疏俭朴的受到惩处。

邪恶的官吏趁机大肆侵吞掠夺,致使朝廷内外财力枯竭,赋税繁苛,民不聊生。

那时候的军务与国政有很多事情要办理,时间根本不够用。

皇上正处在骄奢怠惰心态中,很厌恶听到政务方面的事,冤屈的案件不得申诉处治,奏章请示很少决断。

他又猜忌臣下,对谁也不信任,朝廷大臣有不合他心意的,必罗织罪名而消灭他整个家族。

所以像高赹、贺若弼等先皇的亲信骨干,曾参与谋划指挥,张衡、李金才等王府旧交,而筹划治理国家大事政绩卓著。

对这些良臣,皇上或者厌恶他们耿直的性情,或者气忿他们刚正的议论,给他们搜罗些无根据的罪名,施以斩首的惩罚。

其余的人或奉事君王尽礼,或正言直谏,尽忠而不顾自身,无辜无罪,出乎意料地被杀害的人,无法全部记述。

政事刑罚松弛紊乱,贿赂公开进行,没有人敢直言上谏,国人慑于暴政,敢怒而不敢言。

六军征战不息,各种徭役繁多,服役远行的不能回家,在家留居的失去生业。

人们饿极了就互相残食,城镇村落沦为废墟,这都是因为皇上不抚恤百姓的缘故。

皇上东西游玩,没有固定的居室,常常因供应费用不足而预收几年的赋税。

他所到之处,只是与后宫的嫔妃享乐,唯恐时日不够,竟招迎一些年老的妇女,朝夕在一起放肆地讲那些丑恶污秽的下流话。

又引来一些年轻人,让他们与宫中妇女大肆婬乱,所有这些既不合法度,也不恭敬,皇上却以此为欢娱行乐。

疆土境域之内,盗贼蜂起,抢劫掠夺部下僚属官吏,攻陷城镇大肆屠杀,皇上身边侍臣互相掩盖真相,隐瞒盗贼数目不把实情告诉皇上。

间或有人说盗贼很多,立即遭到严厉追问责罚,各自为求苟且免祸,上下互相蒙骗,所以常常出兵打仗,失败丧亡的事相继发生。

战士们尽力作战,从不给奖赏,百姓们无罪,却都遭屠杀。

民众愤怒怨恨,天下土崩瓦解,炀帝直到被拿捉时他还没有醒悟呢史臣说:炀帝在少年时代,早有好名声。

向南平定吴郡、会稽郡,向北打退匈奴,在诸兄弟中,名声业绩特别显著。

从这时起,他就掩饰真情,伪装面貌,肆行其邪恶,所以得到文献皇后的钟爱,文帝也改变想法,上天开始降下祸乱,于是他当上了太子,继而登上了皇帝宝座,承继了大明的美善的命令。

领土比三代宽广,声威振及八方极远之地,单于入朝跪拜,越裳经过辗转翻译来通好。

赤仄之类钱币,在京都内流溢,腐烂变质的粟米,堆积在塞下。

倚仗国家富强的资财,想放纵那无尽的,认为殷、周的制度狭小,崇尚秦、汉的规模。

仗恃才能自我夸耀,用倨傲凶狠来显示德性。

内心充满邪恶骄躁情绪,外表上却摆出凝重简朴的姿态。

以冠服严整来掩饰他的邪恶,铲除谏官来遮掩他的过错。

贪恋酒色毫无节制,法规程制定得愈加详明,教化中断,绝礼、义、廉、耻四维之权,刑罚里参用了断耳、截鼻、宫、黥、大辟五种酷刑。

铲锄诛杀亲骨肉,屠戮剿灭忠良之人。

受赏赐的看不到他有什么功劳,被杀戮的不知犯了什么罪。

骄狂气盛的军队多次出动,大兴土木,工程不息。

频繁出击北方,三次驾临辽东,旌旗绵延万里,苛捐杂税多种多样,奸猾官吏侵夺掠取,人民不能活命。

于是用紧急的命令、猝发的条文去騷扰百姓,用严厉的刑法来对付百姓,用军队的威武来督察百姓,从此就海内騷动不安,民不聊生了。

不久,杨玄感发动黎陽之乱,匈奴又有雁门之围,天子正舍弃中原,远赴扬、越。

奸贼趁空作乱,强弱互相侵犯,关卡桥梁关闭不通,皇上的车驾去而不回。

加上征战频繁,饥馑连年,人民流转离散于道路,辗转死亡在大沟深谷中的,已达十分之。

于是,这些饥寒交迫的百姓相聚在芦苇丛生的地方,聚众起事的多如猬毛,大的造反队伍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小的造反队伍就千百人会合为群,攻城掠邑,血流成河成泽,死人如乱麻堆积,做饭的来不及把骨头劈开就做柴禾烧,饥饿的人没空闲交换儿子就把他们当饭吃了。

茫茫九州的土地,都成了麋鹿的场苑,满怀恐惧的平民百姓,都充当了长蛇大猪的饭食。

四面八方,万里之外,告急文书,相连不断,仍然认为那是小窃小盗,不值得担忧,上下相互蒙骗,设有谁愿意考虑这动乱局面。

炀帝仍然像蜉蝣一样,享尽彻夜的欢乐。

国家土崩瓦解,犹鱼腐烂,炀帝恶贯满盈,罪孽深重,普天之下,没有人不是他的仇敌,左右侍奉他的人,似乎都变成了敌国。

他最终也未醒悟,同那望夷宫前被杀的秦二世一样,于是以天子这样尊贵的地位,而死在一个人手中。

亿兆人中没有对炀帝感恩的人,九州没有救援王朝的军队。

他的子弟同时遭诛杀,尸骨暴露街头而无人掩埋。

国家衰落,嫡庶子孙,全部灭绝。

自从有文字记载迄今,宇宙分崩离析,生灵涂炭,帝王身死国灭的,还没有比这更严重的。

尚书说:“天作孽,还可以逃避;自作孽,就不可能逃避了。”左传说:“吉凶祸福,缘由在人,怪异现象,不会无缘无故兴起。”又说:“战争好比是烈火,如不止息必将。”看看隋朝的兴亡,这些话确实可靠而且得到验证了。。

隋书房陵王杨勇传白话文版

房陵王杨勇字目见地伐,是高祖的长子。``````

北周时,因为隋太祖的军功,被封为博平侯。

到高祖辅佐北周朝政时,被立为世子,授为大将军、左司卫,封为长宁郡公。

出任洛州总管、东京小冢宰,管辖过去齐国的领地。

后来召回到京城,升为上柱国、大司马,兼任内史御正,京城禁卫军全归他统管。

高祖得到皇位后,立为皇太子,国家的军务政事与尚书奏来关于死罪以下的事,都让杨勇参加决断。

高祖因为崤山以东老百姓大多四处流动,派遣特使考察,又打算移民充实到北方边塞。

杨勇上书劝谏,高祖赞许他的建议,停止了移民这件事。

从此以后,朝政不顺遂,多有斟酌损益,高祖都采纳他的意见。

高祖曾对大臣们说:“前代君王,溺爱宠幸的人,废立太子之事从中产生。

我别无侍妾,五个儿子为同一个母亲所生,可以说是真正的亲兄弟。

哪像前代君王有众多宠爱的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