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78(2 / 2)

“咱们去次等车厢问问”章太炎询问熊成基。

熊成基想了想。然后摇了摇头,说道:“算了,还是等到站之后再问吧。我估计啊,也问不出什么,对方既然处心积虑要将这水搅浑,只怕也是准备充分。”

“把水搅浑,然后浑水摸鱼。这像不像那位赵堂主的做事风格”

章太炎小声嘀咕,所谓“赵堂主”就是指赵北,当年他主持统帅堂,因此私下里就被人称做“堂主”,这是戏谑的话。上不了场面,不过章太炎倒是偶尔在公开场合这么称呼赵北,尤其是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

熊成基倒吸口冷气,坐下去后,琢磨了片刻,沉吟道:“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觉得有些可疑,再联系到前几天市区里的那场示威,倒真是有那么一点狂人的作风。”

“什么有一点狂人作风根本就是你想想,平时对政治冷漠的市民为什么突然之间就对政治感兴趣了呢不仅要争取普选权,而且还要争取妇女选举权,当真是民智已开恐怕不是,而是被人利用了。当年,赵振华改造会党势力的时候,我就留意过,我发现,他不是将会党改造成现代社团组织,而是在会党外头蒙了一层民治的皮而已,就拿青红帮来说,赵振华扶持杜老板打倒了黄老板,现在上海的青红帮就由杜老板说话,那么杜老板的后台是谁呢只能是赵振华,而工会又控制在青红帮手里,那么,只要那位杜老板发句话,罢工岂是难事而作为一个帮会头子,他为什么要掀起这么大的一场风波呢而在事发之后,那位杜老板又躲去香港避风头,这不正说明,他是知道此举的风险的么这么大的风险,他居然还敢冲到前头,这背后没人指使是不可能的,而指使他的人又是谁呢”

章太炎一番分析,让熊成基更是忧虑。

“如此说来,此事还真是不能大意。国民盲从心理太重,或恐被人利用。”熊成基叹了口气。

“利用也未必不是好事啊。普选权对于国民还是有好处的,只要控制好这个文化素质就行了。”章太炎的一名学生插了句嘴。

“胁持民意。岂非正是那位赵堂主的一贯手段至于文化素质,那些满口我大清的遗老遗少难道就是文盲”

章太炎淡淡一笑,连他的学生也认为示威行动有民意支持,他这个做老师的还有什么话可讲呢也就只剩下苦笑了。

其实连章太炎也是佩服这一招的,所谓“名正言顺”,自古以来,所有成功的阴谋家都善于利用这个“民意”,而赵北相当精于此道。

“普选我不反对,但是我反对利用这件事玩弄阴谋。”熊成基明确了他的立场。

“或许,国民同盟的竞选纲领可以修改一下,加入这个普选权的内容。”

章太炎虽然这么建议,不过他心里也很清楚,这件事不好办,国民同盟的那帮阔佬从来就对降低选民资格遴选条件不感兴趣,借口也是民智未开,容易为人煽动,尤其担心戏迷选民会将他们追捧的京剧名角选进国会,甚至选进总统府,事实似乎也证明了他们的担心并非杞人忧天,现在的国会里就颇有几位京剧名角,甚至还有一名唱花旦的,戏子参政,这当年也是报纸上的头条,舆论为此争论了很久。

“当年赵振华也有意降低选民遴选条件,尤其是这个财产权,不过后来也只是稍稍降了降,而对文化要求却没有降。”

熊成基想起当年赵北在选民问题上的政策变动,当时他还不明白为什么赵北不完全取消对选民财产条件的规定,但是现在,他明白了,原来赵北早就留着后招呢。

“聪明人啊。怪不得没人斗得过他。”

章太炎听明白了熊成基话里隐藏的意思,不由长叹一声,事已至此,他也只能长叹而已,真要跟赵北斗,他也自知自己没那个实力。

“此事到底是否有人操纵,操纵之人是否是我们推测的那位,目前还不能肯定,毕竟只是猜测,到底真相如何,我们现在还不能断言。还是进京之后再看看形势吧,现在,只怕那边已是八方风雨会西山了。”

熊成基也叹了口气,望着车窗外那飞速后退的景物,物是人非之感更是强烈,他隐隐觉得,此次归国,或许将身不由己的卷入一场政治斗争之中,至于结局,现在却是谁也猜不到了。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991章 宅庐主人上

第991章 宅庐主人上

风和日丽的正午。气温已是很高。

虽然最热的季节已经过去,但是现在这北京城的气温还没到让人感到惬意的时候,尤其是正午的时候出行,这出汗是免不了的。

坐在那辆国产的“铁骡”轿车里,杨度热得是满头大汗,主要原因是他怕路上的灰尘使他灰头土脑,不敢开车窗透风,次要原因则是那身长衫,这个季节,街上许多人都还穿着短衣短裤,可是杨度偏要摆出副文士的派头,这长衫基本上就是他出门时最常穿的衣服,里头自然也免不了穿条长裤,这么一搭配,想不热都不行。

唯一可以用来解暑的东西就是拿在手里的那把折扇,这扇面还是请丹青国手画的,古朴至雅,倒是很配杨度的身份,现在的杨度不仅是国会参议员,而且也是“中华诸子百家研究会”的会长,自从训政委员会解散之后。杨度多半的心思都花在了这诸子百家的研究上头,国会那边倒是去得少了。

按照杨度的想法,他本来是想改造儒学的,但是后来教育总长的一句“中华之大,岂儒学一门可以包罗万象乎”,这本是一句讥讽,可是杨度却受到启发,于是乎,杨度干脆就将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学问一股脑的都研究起来,他试图从中找出可以用来对抗西方信仰的中华信仰,现在杨度可不是单干,在他手下有一大帮国学家,众人不仅在文献中引经据典,而且也试图利用考古学证据来支撑他们的新观点,现在,在河南、陕西等地区都有这个“中华诸子百家研究会”的分会,不仅负责研究学问,也负责组织人对当地的上古时代、中古时代的古迹进行发掘和研究,相应的,他们也通过立法部门制订了新的法律,对文物买卖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以防止盗墓贼对古迹肆无忌惮的破坏,并保证在第一时间得到最可靠的文献。

这是一个大工程,用杨度的话讲,这就是旧瓶装新酒,披着复古的幌子向国民灌输一整套新的理念和信仰,现在世界各国都在着迷于这个信仰。苏俄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