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729(2 / 2)

“一路辛苦,你来的目的我已知晓,现在。你就是驱逐舰队的指挥官了。这是前几天驱逐舰队的行动记录,今后舰队如何行动,也由治安委员会决定,你不归任何一方直接指挥,只听命于治安委员会。”

程璧光点了点头,回了礼之后,吩咐副官将驱逐舰队的行动记录文件拿来,交给沈鸿烈,然后叮嘱几句,拍拍沈鸿烈肩膀,打发他离开了联军司令部。

沈鸿烈走后,程璧光这才仔细的研究了一下海军部开出来的书面命令,这上头不仅说了沈鸿烈接替指挥驱逐舰队的事情,而且也提到了下一步程璧光的主要任务,根据这份命令,程璧光只会在海参崴呆上不长的时间,很快,中枢将派周道刚接替他担任驻海参崴全权军政代表和治安委员会委员,而程璧光则将南行南洋,负责为中枢筹备邦加岛租借地的海军基地。

现在,兰芳第二共和国已经决定将整个邦加岛租借给中国。中枢政府将在那座岛上兴建一座海军基地,等海军基地建成之后,一支中国海军的南洋分舰队将在基地长期驻守,而且那座基地还拥有空军机场,一旦基地完全建成,中国海军和空军将成为决定南洋战略形势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而程璧光也很可能出任该基地第一任基地司令。

对于这个任命,程璧光是很高兴的,说起来中国是亚洲的大国,可是一直以来国势衰落,总是别国在中国建立军事基地和租借地,差点成了公共殖民地,而海军也一直属于地位尴尬的角色,既不能有效保护祖国的海疆,也不能有效保护海外侨民的利益,说句实话,过去,程璧光的舰队司令做得相当憋气。

但是现在情况不同了,通过一场南洋战争,中国海军不仅扬眉吐气,而且顺带着还在南洋那边名正言顺的拥有了一座基地,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这种形势对于中国海军形象的提升是很有好处的,而且对于国家利益也是非常有好处的,国民也在这种形势之下看到了国家崛起与强盛的真正希望,这民族自豪感也是逐渐培养起来了。

强国的目标已是不远了,程璧光很庆幸他能赶上这个时代,实际上整个海军现在都是非常兴奋,过去对于中枢政府的那些怨言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则是对中枢政府的无比信任与忠诚,现在,海军部也不怎么哭穷了,上上下下都认为总统说的好,现在这种时候,就是中国上下一心的时候,空军虽然得到了中枢政府的优待,可是海军也不是后娘养的,无论空军还是海军,都是中国的武装力量,都服从于整个国防战略,既然现在中枢政府的国防战略重点是建设一支强大陆军,那么,空军和海军自然都应该让着点陆军兄弟,好歹叫列强不敢轻视了中国的陆军实力。

此次干涉俄国,中枢一出手就是五万陆军部队,这不仅是为了保障国家安全,而且也是做给英国、美国看的,如果不是这五万中国陆军出现在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话,或许程璧光也不可能在治安委员会里得到一张表决票,因为根据英国政府最开始的方案,治安委员会将由英国、法国、美国、俄国这四个国家的代表组成,而将中国和日本排除在外。但是现在,既然中国陆军在实际上决定着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的整个战略形势,那么,中国理应在治安委员会里拥有自己的席位,于是,程璧光就取代了俄国代表,而日本也因为增派了“三笠”号战列舰,因此也取代了没有派兵的法国,参加了治安委员会。

一切都要依靠实力,个人之间的利益角逐看实力,国家之间的利益角逐也看实力。这就是这个世界的游戏法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正义或非正义作为评判原则,只看实力。

当年,日本参加八国联军,积极派遣陆军作战,其目的就是为了拥有发言权,而现在,中国派遣陆军部队,也是出于相同的目的,争取在国际事务上拥有真正的发言权,而不是只看欧洲列强脸色行事。

现在,就是依靠着周道刚指挥的那五万中国陆军部队,程璧光才可以在这海参崴的联军司令部里与各国将军平起平坐,说句实话,对于陆军,程璧光是非常信任的。

将沈鸿烈带来的那份来自海军部的书面命令搁进办公桌的抽屉里,程璧光背着手在办公室里走了几步,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已是下午五天钟,眼看着天就要黑了,他决定再去街上走走,反正现在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干,城里的行政工作实际上还是由俄国人自治解决,联军只是负责维持城里的秩序。

带上几名卫兵和副官,程璧光离开了联军司令部,乘上一辆国产轿车,到海参崴的市区转悠。

现在城里虽然已经恢复了秩序,但是市面仍然很萧条,一方面是俄国沙皇政府和临时政府发行的纸卢布已经变成了废纸,直接影响到了商人们的交易兴趣,现在城里通行的货币实际上就是英镑、美圆、华圆、日圆,而其中最受欢迎的当然是各种银元,对于吃尽纸钞苦头的俄国平民而言,现在他们更相信真金白银,而不是那些花花绿绿的纸片,也不怪俄国平民杯弓蛇影。实在是局势不太平,谁知道布尔什维克什么时候会打回来呢。

海参崴市面萧条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物资短缺,尤其是面包和燃料,实际上,自从联军控制了城市之后,城里就开始实行粮食配给制了,所需粮食均由日本、中国就近采购,至于燃料,城里的煤炭供应连保证联军舰队的需要都有些困难,更别说是供应市民需要了,所以,现在城外的山上到处都可以看见伐木工,好在这里森林茂密,木柴倒是不缺,只要足够勤快。

现在,街上到处可以看见用小车拉木柴的俄国平民,天气寒冷,所有的人都包裹得严实,只露出小半张脸和眼睛,目光多半呆滞,几乎看不到什么希望,也看不到对生活的憧憬,几乎所有的人都麻木不堪。

看着那些俄国平民的呆滞目光,程璧光突然想起了以前在国内看见的那些大众的麻木表情,而现在,在国内民众的脸上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麻木的表情已是越来越少见了,多数中国平民都在享受着工业与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繁荣,他们也同样相信,只要自己勤快,这种经济的繁荣局面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国家经济超越列强。

但是程璧光却对国内工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前景持谨慎立场,虽然是名军人,不怎么懂得工业和商业,但是程璧光却知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中枢连续对外用兵,这使军费开支增加不少,而且随着俄国内战的发展,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受到严重干扰,虽然军事物资订货猛增,但是相应的,民用物资的交易却日渐萧条,这从海参崴唐人街那里的萧条景象就可以看出来,这几天里,程璧光没事时就往唐人街那边跑,与那里的掌柜、伙计聊天,也正是通过这些商人,程璧光了解到了中俄贸易所面临的萧条局面,他也认为,一旦欧洲战争结束,这种商业的萧条局面很可能迅速蔓延到商业的各个角落,并最终导致工业发展速度的减慢。

虽然有些担心国内的工业与经济发展,但是程璧光还是相信,只要总统不犯战略性的错误,那么暂时的困难是不会击倒这个国家的,这从此次出兵干涉俄国内战也可以得到证明,实际上,在程璧光看来,此次出兵俄国,响应协约国行动是其次,主要目的只怕还是为了占领一些领土,以便将来向这些地区移民,这可以直接减轻工商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压力。

坐在轿车上,这么琢磨着,很快天就黑了下来,街上开始宵禁,程璧光也没在街上多呆,在唐人街转悠之后,便赶回了联军司令部,而此时,一封电报也正好从伯力前线拍到了联军司令部。

拍电报的人正是在伯力指挥陆军部队作战的周道刚,根据他的这封电报,现在,国际联合干涉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攻进了伯力,敌军已退出城去,周道刚要求联军司令部立即下达命令,让部队继续追击敌军,以便沿着黑龙江向俄国纵深地区前进。

但是在是否继续前进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