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安加拉河水浅,不适合大型船只通航,只能用小型明轮船拖带小木船航行,而且考虑到某些河段实际上已经被冻住了,这一路过来,一边破冰一边前进,船队的速度就不可能很快。
昨天晚上,刘复基收到后方兵站拍来的电报,得知船队可能会在今天上午抵达“安加拉1号站”,于是赶紧过来,但是直到快中午,还没有看见船队的影子。
说“看”似乎有些不准确,实际上,现在鹅毛大雪纷纷扬扬,能见度很差。稍远一些的景物就已完全看不清楚,所以,刘复基带着部下站在河岸边,都是在用耳朵倾听,倾听那轮船的汽笛声或者蒸汽机的铿锵声,现在大雪纷纷,四周一片寂静,倒也没有噪音干扰,可是就是听不见任何机器的声音。
“这雪太大,或许船队不敢走了,说不定是停在哪里了。”
一名参谋猜测着。这个猜测也得到了其他人的附和,最终,刘复基决定留下两名军官等在河岸边的哨所里,而他则带领其他军官匆匆赶回了“安加拉1号站”,毕竟,作为战地最高指挥官,刘复基要忙的事情很多,后勤补给只是其中一个最要紧的任务罢了。
赶回“安加拉1号站”,刘复基首先赶去电报室,询问是否有新的电报或者命令过来,然后拿着几封电报抄稿,离开电报室,进了隔壁的指挥所。
与电报室一样,刘复基的指挥所也是由原木搭建而成,而且为了保暖,是两层结构,屋里还专门烧了炉子,好歹使这座如同冰窖一样的指挥所稍稍有了些暖意,就坐在那口炉子边,刘复基认真的研究了一下上午拍过来的这些电报。
这些电报之中,多数是远东军团参谋部和兵站方面拍过来的,内容基本上是关于军事与后勤事务的,只有一封电报来自恰克图西北边务处,现在恰克图实际上已经成为远东军团的后勤总基地,自从英国、法国与中国中枢政府就援助沙皇政府的秘密行动达成一致意见之后,恰克图就立即恢复了繁荣景象,现在,每天通过恰克图出关的火车总有那么几列,满载着军火弹药、后勤物资赶往贝加尔港,然后再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将物资由贝加尔港的军事仓库转发到前线的各个据点。
在这封来自恰克图西北边务处的电报里,西北边务处告诉刘复基,在徐树铮和参谋们看来,“安加拉1号站”的位置过于偏僻,也过于孤立,所以,他们建议刘复基,如果形势不利。应该立即撤退到南边,以缩短后勤补给线的长度。
对于这封电报,刘复基只能置之一笑,他何尝不知道“安加拉1号站”的劣势所在,只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既然上头叫他驻守这里,那么便是这西伯利亚的天塌下来,他刘复基也必须守在这里。
不过这话又说回来,既然徐树铮建议刘复基在必要的时候主动撤退,那么,万一将来战局发展对“安加拉1号站”不利的话,刘复基也完全可以不必理会来自远东军团或者沙皇政府的命令,毕竟,现在的徐树铮掌握着沙皇政府的后勤,对于这位一向跋扈的“外蒙王”,无论是沙皇还是摄政大臣,都指挥不动,反而需要徐树铮的全力配合,也正因此,现在的远东军团每做出一个战略部署,都会将相关消息转给徐树铮,说起来张宗昌才是远东军团的司令,但是实际上,现在的徐树铮可以随时出面干涉远东军团的事务。
对于这种情况,俄罗斯帝国沙皇政府也感到不快,因此,现在正在与徐树铮进行明争暗斗,而徐树铮拍给刘复基的这封电报似乎也可以看作是徐树铮和西北边务处的反击,不过,无论双方之间的明争暗斗到底有多么激烈,他们的共同敌人现在只有一个,那就是俄国布尔什维克,只要这个敌人不倒下,那么双方之间的斗争暂时就不会表面化,也不会对远东军团造成太严重的影响。
刘复基当然知道他应该在这场斗争中帮哪一方,但是既然现在双方还没撕破脸,那么,他也只能优先服从贝加尔港的指挥,而不是恰克图。
看完了电报,刘复基走到窗边,透过那双层玻璃,向屋外望去,外头依旧是飞雪连天,气温也更低了,回头看了眼挂在角落的那面在战斗中缴获的布尔什维克的红旗,刘复基知道,在这里忍受严寒的不止是他们远东军团,在北边,还有一支部队在风雪中坚持,这场战争与其说是在考验双方的战斗力,倒不如说是在考验双方的意志,谁的意志更强,谁就能赢得胜利。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926章 安加拉1号站下
第926章 安加拉1号站下
寒风呼啸,虽然雪已经停了。但是铅灰色的天空阴霾密布,随时都会再来一场暴风雪。
前几天的降雪已经使地面的积雪堆到了快半人高,虽然不利于运输物资,但是现在的安加拉河边,数千名士兵却仍在奋力的拉着那些自制的雪橇,将那些从船只上转运上岸的军火、物资全都转运到“安加拉1号站”去,以便储备足够的物资过冬。
作为“安加拉1号站”的最高战地指挥官,刘复基现在就站在安加拉河的河岸边,监督着士兵们转运物资,无论是中国士兵,还是俄国士兵,都在他的督促下卖力的干着活,谁也不敢偷懒,因为他们很清楚,一旦偷懒的话,可能会被严厉惩处,而处罚手段就是去森林里值夜班,监视北方的布尔什维克部队,但是没人愿意在这种气温下整夜呆在森林里。
为了转运这些物资,刘复基调动了整整两千人的部队,几乎是“安加拉1号站”总兵力的近一半。至于“安加拉1号站”那边,留在军营里的也不过五百人,其他的人都在森林里忙着准备过冬的木柴,要想在这严冬中的西伯利亚存活下来,就必须勤快,在这种“冰雪炼狱”里,懒汉是无法活着看到春天的,而作为一个团体,这里也是容不下任何偷懒的家伙的。
站在山丘上,刘复基举着望远镜,俯瞰河谷,那里已经封冻,将那支船队就那么冻在了河道上,士兵们不得不小心翼翼的在冰上凿开一条航道,利用小船转运军事物资,至于那些河道里的运输船,基本上就只能冻在那里了,或许只能等到来年春天河水解冻之后,才能返回南部的兵站,而这期间,恐怕不能指望从河上获取物资与给养了。
刘复基边向河谷那边眺望,边琢磨着部队过冬的事情,根据参谋初步计算,这支在昨天天黑之前抵达这里的船队总共运来足够部队使用两个月的食品和弹药,如果再加上军营里已经储备下来的物资的话,那么“安加拉1号站”可以勉强支撑到来年春天,这是在不发生战斗的前提之下。如果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