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47(2 / 2)

“如此说来,北洋第一军是打算收缩防线了”

“看起来是这样,王士珍果然是持重之人,等着联阵部队去啃硬骨头。可惜啊,李协和也不是傻子,而且我给他的命令很明确,此次出击根本就是一次佯动,我要逼着袁世凯尽快寻求决战,用东南的那颗棋子逼着袁世凯移动西边的这颗棋子,叫北洋第三师、第九师一头撞进我的口袋阵里。”

“那如果北洋第三师、第九师依旧不动怎么办”

“那也好办,他们不来,咱们就主动打过去,把口袋阵北移,不过那样一来的话,我军侧翼迂回的部队能不能及时赶到战场就不好说了,如果不能堵住北洋军后路,那这歼灭战就是纸上谈兵,只能打成击溃战了。”

说到这里,赵北抬起头向北方望去。

“诱敌,蒋作宾是战术诱敌,而我,则是战略诱敌,至于将敌人诱过来后这仗怎么打,就看蓝秀豪他们的了。”

就在赵北站在武胜关与部下讨论诱敌深入战略的时候,在距离武胜关数百里之外的北方,一支大军正浩浩荡荡的沿着京汉铁路线向南方推进。

土黄色的军装与那土地几乎融为了一体,部队所过之处,黄尘漫天,远远望去,犹如一股杀气,滚滚而下,直向南边的西平县扑去。

由于铁路已经被破坏,挖断的路基和拆散的铁轨已不可能利用起来,所以,这支北洋军部队只能徒步行军,步兵与骡马混杂在一起,人喊马嘶,一片沸腾。

这是北洋第九师的主力部队,率领这支部队的是吴佩孚。

此刻,吴佩孚吴师长就骑在一匹白马之上,立在铁路的路基上,带着一丝傲气,俯视着从面前开过去的那些部队,身边簇拥着他的参谋和副官。

一名骑兵策马飞驰而来,在路基下将一封电报交给一名副官,然后又拨转马头,策马飞驰而去。

副官走上路基,立正敬礼,将电报交给吴佩孚。

“陆军部急电杭州南军大举出动,已陷嘉兴。陆军部命令我部,务必尽快进抵武胜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垮共和军,占领武汉另,北洋陆军第四师、第七师后续部队正兼程向许州赶来,如果道路无阻,预计最迟后天到达许州,届时,冯军长将亲自督军南进,合兵进攻武胜关”

吴佩孚面无表情的看着电报,听着副官的陈述。

“第四师,第七师后天能到许州未免太乐观了。”

吴佩孚将电报交给身边一名参谋,扭头向北边望去,却见那条京汉铁路已变得面目全非,最快捷、最便利的交通工具已失去了用武之地,除非北洋军能保证铁路的畅通,否则,第四师、第七师是不可能在几天之内抵达许州的。

现在从许州到彰德,这数百里长的铁路线上,到处活跃着共和军的“便衣队”,他们携带着大量猛炸药,专门对铁路交通实施破坏,拆铁轨炸铁桥还算是客气的,有的时候,他们会在铁路上预先埋下炸药,等军用列车通过的时候就引爆,连车带人一起炸上天,如此一来,京汉线交通几乎全线中断,北洋第四师、第七师的后续部队根本就无法迅速抵达集结地。

所以,此次攻击西平的北洋军只有第三师和第九师两个完整的步兵师,而其它的部队则负责掩护进攻主力的侧翼和后路。

不过吴佩孚并不担心拿不下西平,昨天一支守卫西平的南军部队两千余人开到许州,宣布归顺第九师,由此可见,西平的联阵部队军心涣散,对于这样的对手,吴佩孚完全是以蔑视的情绪指挥部队进攻的。

“西平,就是我吴某人扬名立万的地方”

吴佩孚扭回头,向南方望去。

只见黄尘漫天,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头。

吴佩孚傲气更足,向南方一指,呵道:“传令下去,哪个团先赶到西平,团长赏大洋五千,营长赏大洋一千,连长赏大洋五百,排长赏大洋二百西平,就是我陆军第九师崛起北洋的战场”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316章 战西平上

第316章 战西平上

四周静悄悄的,什么声音都听不见。

旷野中也看不到什么人影,只有那黄土地上纵横交错的战壕、散兵坑在时刻提醒人们注意,这里是战场,非到必要时,不要暴露在地面上。

这片土地上几乎已看不见什么树木,所有的树木都被砍伐,作为加固工事的材料消耗在了这个阵地上,就连树桩都派上了用场,一些变成了小桌,另一些则变成了凳子。

现在,排长杨奔就坐在这样的一个树桩凳子上,一手拿着笔记本,一手拿着铅笔,以膝盖充当桌子,用心的写写画画。

他在温习功课,作为随营军官速成班的一名在校学员,如果不是此次“南国破晓”军事演习的话,或许他现在正坐在宽敞明亮的军校教室里,听着教官讲授的战术课。

杨奔现年二十一岁,安徽人,前年投军,在安徽新军暂编三十一混成协当兵,虽然小时候上过两年私塾,但是文化终究不高,这大头兵也就一直当到安庆新军起义爆发,作为一个小兵,杨奔并不清楚党人的理论,不过当安庆枪响之后,他还是加入了起义部队,目的也很简单:发泄心中的怒气,顺便干掉那个当初下死手殴打他的哨官。

不过那个哨官为人机灵,当晚起义之后,见势不妙,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结果杨奔没能见着那个哨官的面,不过倒是有意外的收获,领到了二十两烧得焦黑的“光复饷”。

这二十两银子在皖北可以买上十来亩旱田,杨奔本打算拿了银子就回家乡,但是他最终没能走成,而是跟着军去了黄泥岗,参加了黄泥岗秋操新军起义,之后又跟随赵总司令到了九江,成了一名共和军的士兵,并被挑选到了总司令的卫队里,做了赵北的卫兵。

从九江到武汉,再从武汉到成都,赵北率领共和军转战东西,杨奔也跟着总司令南征北战,东征西讨,虽然没参加过什么象样的战斗,不过肩上的担子也不轻,总司令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