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也去武汉”熊成基问道。
一个青年说道:“本来我们南下就是去投奔共和军的,但是因为中日交涉的事情在南京耽搁了几天,我们现在就去武汉,我们要去参加共和军,我们要去学习新文化。放眼天下,偌大一个中国,也就只有共和军有实力也有决心保卫咱们国家,中国要想不亡国,只有靠共和军了。”
“收下你们了。”
谢缵泰想也没想就点了头。现在的湖北武汉已经成了知识青年们心目中的圣地,每天都有大量知识青年从全国各地向武汉进发,武汉就像是一块巨大的磁铁,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将这个时代最进步的力量团结在自己身边,而共和军也是来者不拒,无论是军队还是厂矿,都需要这些人。
听了这话,青年们欢呼雀跃,当下派了两人回旅馆收拾众人行李,其他人则留在这里,继续向谢缵泰打听武汉的种种新气象,反将安庆首义功臣熊成基冷落下来。
光复会的那班军官人人神色黯然,走到今天,最出风头的不是光复会的嫡系势力,而是一个半路出家的赵北,这确实有些让人尴尬。
“瓢虫”号虽然是艘小炮舰,但装下几十个额外的乘客还是很轻松的,熊成基与谢缵泰、冯如、莫理循、法国船长合住一间水兵舱,其他人则挤在机器舱和过道里,至于那些机器和飞机,则装上了一艘锈迹斑斑的铁壳驳船,依靠两根钢缆系在炮舰尾部,由炮舰拖带而行。
自从上了船,莫理循就开始了他的本职工作,先后采访了冯如和熊成基,谢缵泰则被他晾在一边,至于那位假扮货主的法国船长贝松先生,则在干掉了一瓶英国舰长送给他的龙舌兰酒后就倒在地板上呼呼大睡,那震天响的鼾声一直传到舱外,直到炮舰的锅炉积足了蒸汽,开始带动蒸汽机运转,机器发出的轰鸣声才将这鼾声打压下去。
炮舰驶离码头,缓缓加速,拖着那艘盖着帆布的驳船向长江上游驶去。
谢缵泰走到船舷边,从那扇打开的舷窗向外望去,江面上的船只很少,而且全部悬挂着外国国旗,看起来北洋军不仅征用了华商的轮船,也征用了那些古老的帆船,平日里繁忙的航道顿时显得有些冷清起来。
“都在打仗啊,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平静下来共和是立起来了,但这天下却仍是乱纷纷一片,君宪派诸君也未必没有道理啊,这个国家还是需要一个乾纲独断的领袖的,一盘散沙,于国于民都没有好处,这个都督看那个司令不顺眼,那个司令看这个都督不顺眼,谈不拢,就只好战场上见了。明亡清兴,天下乱纷纷了几十年,现在满清倒了,天下又乱套了,只是不知这场乱子什么时候才会平息下来。兴,百姓苦,亡,百姓亦苦。”
看着一艘装满士兵的大木船掠过船侧,谢缵泰无奈的叹了口气。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239章 上校营长
第239章 上校营长
天气很好,能见度极佳。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一具绿色的氢气球,气球在五百米的高度缓缓的向东北方飘去,渐渐升高到五百米,然后,两个小黑点从气球下吊着的竹筐里跃了出来,直挺挺的坠向地面,两秒钟后,从那两个小黑点上绽放出两朵白色的“花”,提着小黑点,飘飘荡荡的缓缓落向地面,在微风的作用下,最终降落到了一座山包后。
校场上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刚才仰头向天空张望的众人与同伴交头接耳,多数人的神情显得十分兴奋,这些人都穿着共和军的军装,戴着精锐部队的船形帽,但与别的部队士兵不同的是,他们的左臂上都佩带着一个黄铜质地的鹰形臂章,在阳光下闪着金色光芒,十分耀眼。
在掌声中,赵北放下了望远镜,长嘘口气,对站在身边的蓝天蔚和蒋方震说道:“没有怯场,很好,应该给那两个士兵颁发勋章,这可是咱们第一次用真人跳伞啊。”
“可惜他们文化素质不高,不能做飞行员。”蓝天蔚说道。
“这东西给飞行员用确实不错,如果飞机失控,飞行员就能靠降落伞安全降落。”蒋方震赞许的点着头。
“降落伞可不只是飞行员用得着,步兵也是用得着的,只不过现在的航空技术达不到罢了,想象一下,用几百架大型飞机一次运送数千名伞兵,对敌方纵深目标实施空中突击,占领战略要地,控制交通命脉,那将是多么壮观的战争画卷啊。”
赵北长嘘短叹了一阵,由于现在的飞机实在无法承担远距离输送兵员的任务,而飞艇又使用不便,所以,他的空降兵之梦也只能是一个梦,只要能让每一个飞行员都学会跳伞,他就心满意足了。
世界上第一种实用降落伞早在十九世纪末就已发明出来,用来装备热气球和氢气球飞行员,只是由于过于笨重,所以并未得到广泛使用,即使是欧洲,也没有几个人跳过伞。
上次共和军出动飞机空袭成都,在返航时因为一侧发动机起火差点机毁人亡,接受教训之后,赵北决定设计一种轻便实用的降落伞,用来装备气球和飞机飞行员,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实际上,共和军的气球队就有几具降落伞,那还是进口气球时附带的,不过一直没怎么用过,甚至没有拆封,直到赵北决定设计飞行员降落伞,这才将那几具气球队的降落伞调过去研究。
作为一个伪军事迷,赵北曾经仔细研究过二战飞行员装备的几种降落伞,虽然一些细节已记不太清楚,但边琢磨边修改,召集一帮织工,用四川的柞绸为原料鼓捣了半个月,到底是制造出了几个样品,至于能不能使用,就要看实验了。
实际上,在成都的时候就用假人实验了一次降落伞,之后赵北又对降落伞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进,本打算仍在四川进行真人跳伞实验,但由于急着回湖北,因此一直拖到今天才亲自主持了第一次真人跳伞实验,地点是汉阳城外西北郊,参加实验的人也不多,除了飞行队的全体学员之外,就只有参谋部的几个军官和气球队的官兵。
充当实验品的是两个卫兵,本来飞行队里有不少人愿意执行这一任务,但考虑到飞行员培养不易,赵北还是决定从自己的警卫营抽调志愿者,而奖励就是批准实验者在完成跳伞实验之后到基层部队去充任军官,至少也是个排长。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警卫营报名的有五十多人,连营长田劲夫也报名参加,结果只好采取抓阄的方法抽出两个士兵。出于安全考虑,两个伞兵都背了两个伞包,屁股后面的是主伞,胸前是备用伞,万一主伞打不开,必须立即打开备用伞。
值得庆幸的是,两人的主伞都顺利打开,而且平稳降落,这对于士气的提升是很有帮助的,尤其对于那些飞行学员来说,这降落伞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而这,也正是赵北命令他们前来观摩的重要原因。
而在此次跳伞之前,那两个志愿者仅仅接受过极其简单的训练,如果放在后世,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