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急着去武汉,或许还有办法。”莫理循又打量了一下两人,拿出了记者特有的狡狯。“下午有一艘英国军舰将去武汉交接值班,如果英国领事馆肯担保的话,或许我们可以搭个顺风船。”
谢缵泰看了冯如一眼,说道:“能带货物吗我们带着许多箱子,都是机器,还有飞机。”
“飞机你们带着飞机你们是为共和军服务的”莫理循的眼睛都快亮了起来。
“算了,还是等几天吧。我们不是为共和军服务的,我们只是去武汉向共和军推销我们的飞机和机器。”
冯如突然插了几句,矢口否认自己的真实身份,并向谢缵泰使了个眼色,两人心照不宣。现在共和军方面与英国的关系闹得很僵,虽然还不至于兵戎相见,但谁也不敢保证英国人不会扣押机器和飞机,当初离开武汉之前,赵北就在电报里特意叮嘱过,不到万不得以,不要乘坐英国轮船,而应以美国、德国轮船为首选,因为这两国对华态度最明确,也最先表示愿意承认共和政府,与共和军方面的关系也比较融洽。
“两位可以相信我,我能够为你们弄到担保信,反正我也要去武汉,不如一同去吧,至少路上可以聊天。”莫理循的热情态度有些过头。
谢缵泰和冯如犹豫起来,正盘算着是否接受这个洋人记者的邀请时,却听见街面上传来几声尖叫,寻声望去,看见刚才那支游行队伍正向这边溃散。
没错,就是溃散,因为紧跟着他们身后的,是一群手持大棒的北洋军士兵,一边跑还一边挥舞大棒,向那些青年的脑袋和肩膀招呼,被击中的人无不是头破血流、抱头逃窜。当然,还是有些硬骨头的,一些青年拿起路边的石头、板凳与士兵殴斗,不过毕竟势单力薄,仅支撑了片刻工夫就被打散。
被打散的青年顺着街道仓皇逃遁,沿途到处都是被打倒的人和散落的传单,至于那几幅标语则早就不知去向,街边的小商贩也纷纷收拾小摊,作鸟兽散,刚才还熙熙攘攘的饮食一条街顿时变得面目全非,满地狼籍。
“自如,快走棍棒不长眼”
谢缵泰也慌了神,不等青年们败退过来,一拉冯如就要逃走,但没等两人挪动脚步,就见街道另一头奔过来数十名身穿军装的壮汉,迎着那群溃散的青年冲了过去,不少人的手里还提着板凳、砖头。
谢缵泰与冯如不敢乱逃了,只好紧挨着街边,与香港技工们躲在小吃摊后,紧张的注视着这场惨烈的夹击作战,好在身边站着个洋人,倒是可以做个挡箭牌。
但出乎两人意料的是,那伙新赶来的军人并不是去殴打青年的,而是迎着那帮追打青年的北洋士兵冲了上去,几声呵斥,两伙军人便战在一起,现场顿时砖头纷飞,惨叫连连,杀得是天昏地暗,分不清敌我。
两个头破血流的青年相互扶持着走到小吃摊边坐下,其中一人撕下身上那件长袍的下摆,扯了些布条下来,为另一人裹伤。站在一旁的谢缵泰和冯如见状,也走了过去,帮助那两个青年包扎,关切的问了几句,这才得知,两人都是从北方南下的学生,被人鼓动参加了游行,却遭到北洋军士兵的殴打。
青年们游行是有原因的,由“蕲州惨案”所引发的中日交涉虽然还未结束,但一些传闻却已闹得沸沸扬扬,据说日本以军舰遭到攻击为由提出一个东三省善后各案细约,逼着袁世凯签署,这个条约一旦签署,日本不仅将攫取东北地区大量矿产,而且还将取得南满地区铁路的专营权,将其在日俄战争中强占的抚顺、烟台煤矿变成日商产业,除此之外,日本还将在奉天、长春等地取得驻扎更多军队的权力,加上原有的南满铁路护路队和“关东州”的那支关东军守备队,东北地区的日军总兵力将远远超过当地的中国驻军。
消息传出,举国哗然,各方宪政代表齐往京津请愿,但没等他们得到袁政府的答复,又一个内幕被租界的外文报纸披露:一旦袁世凯签署条约,日本正金银行将秘密贷款百万英镑给北洋集团
民间的愤怒情绪就此被引爆,青年们开始走上街头,表达不满情绪,北方有北洋军弹压地面,暂时还是风平浪静,但南方的青年学生们却组织起来,在各地举行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南京由于是北洋势力主导,因此学生们直到今天才组织起来,上街抗议,不想遭到北洋军队殴打。
听着那两个青年的讲述,站在路边看了片刻,谢缵泰和冯如才明白过来,细看军装,原来那两帮正在互殴的军人不属于同一个系统,不过那些与北洋军殴斗的军人到底属于哪支部队,他们暂时还分辨不出,但显然不是北洋军。南京虽然是北洋军攻克的,但光复之后,浙江、福建等地的军也开到城里,虽然人数不多,但都是同盟会和光复会的嫡系,绝非袁世凯可以轻易拉拢的。
莫理循一直站在两人身边,看了好半天,才说道:“我明白了这两伙军人的立场显然是不同的那支部队的士兵不是北洋军官可以指挥的。”
谢缵泰白了他一眼,暗笑这洋人反应慢,不过也不能全怪洋人,要怪就怪洋人不了解中国,现在南北虽然在共和制度上取得一致意见,宪法也已公布,但是南北双方的军队却还是各自为政,互不统属,袁世凯虽想统一军政,但无奈有心无力,只好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临时大总统”变成正式大总统再说,只是却苦了百姓,不知道那些统治着自己家乡的“司令”、“都督”到底是不是冒牌货。
一句话以概括:南北之争远未结束。
第一卷 时代先锋 第237章 厚此薄彼上
第237章 厚此薄彼上
虽然谢缵泰无心搀和到南北之争中去,不过眼前的形势谢缵泰是看明白了,这南京可比上海、武汉乱多了,在这里多呆一天,那些千里迢迢从美国买回来的机器设备就多一分危险,所以在与冯如小声商量了几句之后,两人决定还是尽快离开这里为好。
“莫先生,刚才你的建议很不错,如果英国军舰能够尽快去武汉的话,我们可以与您一起走,不过,那些机器和飞机必须以您的名义装船。”谢缵泰对莫理循说道。
莫理循笑着满口答应,而且开出了条件:“两位是飞机专家,而且要去武汉,现在共和军十分重视飞机,如果去了武汉,他们一定会买下你们的飞机,甚至可能雇佣你们为他们服务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希望两位能够将我引见给共和军的相关官员,我打算做一个专访。不知两位愿不愿意”
谢缵泰想也没想就满口答应,不就是一个采访嘛,大不了直接把这洋人带到共和军的时政宣讲委员会就是,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