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10(2 / 2)

1906年2月12日14时整,中国国防军北方军主力对锦州之敌发起了总攻

上千门的榴弹炮、加榴炮、野战炮定义同前在前沿迫击炮的协助下,在锦州正南和东南方向的日军阵地上爆轰出橘红的火焰和青黑的烟尘,象犁地一样翻遍日军阵地

从2月4日到2月12日的八天时间里,详细的总参计划和高效的后勤补给配送系统指挥着成千上万的大车、马车、汽车把成吨的军需物资从各地接力运送到前线,保障着前线部队能够根据作战需要得到相应数量和种类的武器弹药和军粮马草。几十万发炮弹输送到前线,支持庞大的炮兵部队实施如此华丽的炮击。

欧阳汉上尉代替了杨致和少校的校射侦察任务,把炮击的情况适时地反馈回前线炮兵司令部。

电报员在战后向人们展示了当初飞行员校射的电报纪录:

14时07分,过了过了,打在仓库后面200米处。

14时09分,命中命中请转移炮火到下一目标,方位xxxx。

14时12分,打在两个炮兵阵地之间,加榴炮向左100米就可命中

14时14分,烟雾太大,看不清楚目标,请使用目标指示弹一种发烟弹,可以在弹着点释放出大量的有色烟雾,用于大规模炮兵射击的校射观察

14时22分,命中全灭向右300米,下一个炮兵阵地,快,敌人在转移

14时30分,断墙后有日军增援部队,强力射击

14时31分,继续射击,用榴霰弹。

14时52分,油料报警,返航,3号机接替任务。

炮击在进行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后演变成弹幕射击,步兵部队成散兵线按照一分钟40米的速度在弹幕后方前进。弹幕向后延伸的速度,分毫不差地保持在每分钟40米。让步兵兄弟们能够踩着滚烫的土地用散步的方式深入日军阵地。

步兵们排成散兵线,张大嘴巴哈着气,一边感谢着炮兵兄弟一边又抱怨着炮兵兄弟。这样的打法,还要步兵部队做什么无非就是履行最后占领敌军阵地的任务而已

高强度的炮击,让日本关东军第三军15、16两个师团的余部的指挥体系完全被打乱。野战电话被炮火切断,对一线、二线阵地的支援被炮火击散,炮兵的反击被很快粉碎乃木希典大将和他的师团长们,高级幕僚们,如今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收集最后的人力组织新的防线

高强度的炮击不可能永续下去。在击破日军第二道防线后,炮击的规模急剧地弱化了,变成了迫击炮点对点的火力支援。真正的步兵战斗,也就在锦州城的城墙之内展开。

就算是这样,当迫击炮用刁钻的角度向日军火力点发射后,留给步兵的仅仅是用轻机枪再警戒性地点射几下,连战士们攥在手里浸泡在汗水中的手榴弹也没有多少用武之地

完全不同的战术理念在锦州城彻底地分出了高低,并且是毫无悬念地用差异巨大的伤亡数字诠释出战争方式正在发生的变革。

在锦州城内外战线上的枪炮声中,第六师的十五、十六、十七旅象三把尖刀一样插进关东军第三军的阵线,把日军切割成一小块一小撮的毫无关联的零散部分,最后在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火力打击下解决问题。

乃木希典大将逃出锦州城,来到正在勉强抵挡着中国国防军第五师进攻的第六师团。

这位军神如今成了真正的瘟神,在乃木希典到达双羊店第六师团部三分钟后,国防军第一师2旅、西北纵队21旅、第五师11、12旅就联手发动了对双羊店之敌的向心快速突击。

卓大成的21旅二团仗着地利的优势,调集了全团的轻机枪组成了突击连,团长卓大成中校亲自带队冲击。在几天前,一句“为了军人的荣誉”的口号早传遍了国防军北方军各部,而作为始作俑者的卓大成和他的二团,如今更把这个口号当成震慑日军魂魄的晴天霹雳

上百挺的轻机枪一字排开成为一个大约500米的正面,枪口喷吐着火舌,官兵们手臂上缠绕着的弹链哗哗作响,象是在为“嘎嘎”的射击声增添一股杀气一般。

暴风骤雨般的子弹横扫着日军阵地,稳步前进的二团冲击线率先击破当面日军的防御,在向左右发展突破口后,突击队又把阵地和俘虏交给了后续部队,重新组成突击线向纵深猛插。时而有突击队员中弹倒下,很快就有战士替代了牺牲者的位置,把从战友手中接过的枪打得震天响

21旅,在凌海西南方向的阵地上守备了10多天的时间,早憋了一肚子光挨打不能痛快进攻的鸟气。现在,这股气变成了视死如归的霸气、扫灭敌顽的杀气。

“团长团长前面的日军要投降”一个扛着少尉肩章的军官在卓大成的耳边大声地叫着。所有的突击队员的耳朵早被机枪的咆哮声搞得不太灵光了。所以,他们说话、报告的声音也大了许多。

“嚎啥老子还没聋呢看到了,狗日的没种想投降”卓大成眯着眼睛在刺眼的白色雪地上,分辨出前面200米处一截矮墙后摇晃着的白布。

“咋办团长,要不,灭了他狗日的”少尉的脑筋比较单纯,对日本侵略者没